尊敬的朱東山委員:
您的《關于建立盤錦市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和服務體系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謝您對民政工作特別是社會養老服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針對您提案的內容,我們進行了認真調研,現匯報如下:
目前我市老年人口數約為26.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數的約20%,其中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約占老年人總數的20%。我市現有養老機構32個,床位4048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21個,床位2999張;民辦養老機構11個,床位1203張。全市有22家養老機構擁有具備資質的醫師和護士,能夠提供基本的醫療康復服務。
我市現有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75個,床位約370張,初步具備為社區居家老人提供康復和照料服務的條件 。
但由于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工作要求較高,加之我市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尤其是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醫療康復設施較簡陋,專業人員匱乏,因此我市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體系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還難以滿足社會需求。
按照您的提案,我們將做好以下工作:
一、重視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康復照護
要切實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發揚尊老、愛老、敬老傳統美德,杜絕欺老、虐老行為,要讓老年人度過一個有尊嚴的晚年,這要求社會各界和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老年人的關愛工作,重視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康復照護工作。另外,據統計在全部失能、失智老年人中,有近三分之一可以通過康復治療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不能對他們失去信心。因此要重視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幫助他們康復,讓他們再次回歸社會角色。
二、發展移動的專業照護服務
我市已對困難家庭高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補貼,標準為50元/人月。目前我市對居家老人照護的主要依托一是已建立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能夠提供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日托服務,對他們進行照料和康復。對居家老人照護的另外一個依托是現有的4家居家養老網絡服務平臺,老人可以通過呼叫器、手機等方式與平臺取得聯系,告知需求,平臺在取得老人需求信息后,會及時聯系相應服務商上門提供服務,目前已有1.9萬名老年人成為各平臺的會員。但目前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由于運營經費不足,大多只能為老年人提供娛樂活動服務,照料和康復服務則難以提供。民辦居家養老網絡服務平臺因條件簡陋、實力不足,也一直未能形成經營上的良性循環,難以對居家老人提供及時有效的養老服務。因此我市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移動照護還處于起步階段,還需要大力發展。
今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民政局將建設全市居家養老智慧化服務平臺,目前建設招標已經完成。市級平臺建成后,將實現養老服務需求和供給的及時對接。通過智慧化服務平臺,區分老人類別,構建醫療通道、保姆陪護、老年用品、網上超市、情感慰藉、法律服務、臨終關懷等7大板塊,采集整合養老機構、社區養老設施、家政服務企業、家庭配餐機構、超市連鎖機構、老年用品企業、社區衛生機構、各級各類醫院、醫療巡回隊伍、老年旅游機構、居家養老中介機構、居家老人等信息,由民政部門對養老服務組織執行平臺登記核準機制,溝通機構、社區、居家養老3個層次,為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精細化、智能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將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移動照護向前推進一大步。
三、推進醫養融合型養老機構建設
目前,全市有22家養老機構擁有具備資質的醫師和護士,其中公辦養老機構15家,民辦養老機構7家,醫師共29人,護士共21人。市社會福利院內設的衛生所已由市衛計委認證并登記注冊。市民政局在市民政福利中心通過公建民營方式,引入民間資本,建立了一家老年人專科康復醫院即市馥安康復醫院,能夠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較為完善的醫療康復服務。各縣區社會福利院及較大規模的農村敬老院和民辦養老院設置了醫務室,擁有基本的醫療設施及一定的醫護能力,能夠為養員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其他養老機構普遍與醫院簽訂了合作協議或建立了常年合作關系,能夠及時將患病養員轉到醫療機構,及時接受醫療服務。但我市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所占比例較低,醫療設施不完善、醫療服務項目偏少、醫療服務能力不強,相當一部分養老機構尚未聘請有資質的醫師和護士。總體來講,我市養老機構的醫養結合服務水平還較低,尚處于起步階段。
下一步結合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工作和全市醫養結合工作,將全面開展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建設。對于100張床位以上的養老機構,要建立內設衛生所,聘請專業醫師和護士,建設基本醫療設施,購置基本醫療設備,按照養老服務標準化的要求,努力規范和提高醫療康復水平,力爭達標,并向衛計部門申報醫療機構資質。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所轄公辦養老機構在醫養結合方面的投資,將醫養結合工作作為未來公辦養老機構發展的方向。對民辦養老機構,要通過完善機構運營補貼等措施,加大對醫養結合的引導。同時加快市老年養護院的改建工作,建成公建民營的、醫養結合型的中高端養老機構,為全市做出示范引領作用。
四、加強對老年病的診治能力建設
目前,我市還沒有專門的老年病醫院。但一些重點醫院里已有心血管,神經內、消化等老年病相關科室開展了老年病種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
下一步要落實近年來國家、省市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建立民辦醫院的政策,尤其要鼓勵民間資本建立老年病專科醫院。對民辦老年病醫院要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前置審批要件,在衛計部門預留的規劃床位規模內,對符合基本設立條件的立即批準。要鼓勵在醫院中內設老年病科,落實醫師多點執業政策,允許老年病科醫生多點執業,即一個醫生可以在屬地注冊后服務于屬地多家醫院的老年病科。要緊跟國家政策,在政策放寬后立即允許老年病科護士也準許多點執業。老年病科研項目符合相關政策要求的,市級財政給予資助。市衛計委要加大老年病科研項目的申報力度,市科技局對老年病研究科研項目審批給予傾斜,要向上爭取更多省和國家相關科研經費,失時我市老年病科研工作。通過上述措施加強對老年病的診治能力建設,為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康復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加強失能、失智老年人專業照護人才的培養
目前,我市只有市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普通護理專業,學歷為大專,但未開設養老護理專業。市民政局和市人社局委托培訓機構開展過一些養老護理員培訓。總體來說,全市養老護理人才,尤其是失能、失智老年人專業照護人才還很匱乏。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積極配合市教育局和市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康復需求和社會擇業傾向,根據教學規律決定是否開設老年護理專業。同時市民政局將協調市人社局對全市失業人員開展免費的養老護理培訓,并提供免費的資格考試。市民政局還要督促各縣區開展對在崗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
六、建立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險制度
目前國家、省都還沒有出臺老年人長期照護社會保險方面的政策,但各方面一直有相關方面的政策建議。若國家 、省出臺相關政策,市人社部門將及時跟進落實,建立我市老年人長期照護社會保險制度。人社部門要繼續完善現有的城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在條件允許時相對提高老年人的醫療報銷比例,提供大病醫療救助。人社部門要通過與商業保險的合作,適當引導商業保險公司發展老年人長期照護商業保險。民政部門要加強對老年人社會救助,繼續完善困難家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養老護理補貼、困難家庭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老年津貼等制度,支持老年公益慈善,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相結合,形成多層次的老年人長期照護和服務體系。
盤錦市民政局
2017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