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洪云男、王猛、黎寶凡委員:
您好。
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市旅游產業發展的關心和關注。市旅發委收到您《關于開發鄉村旅游產業的提案》后,認真組織各區縣、經濟區開展專題調研,積極落實您提出的有關建議,現將對提案的答復匯報如下:
我們在盤錦宜居鄉村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對照國外先進標準,對鄉村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景觀綠化等方面進行升級改造,提升鄉村旅游服務功能,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民宿等高品質產品,打造我市發展全域旅游的一張王牌。
一是圍繞“紅海灘”延伸相關產品。構建“紅海灘+”產品體系,在以“紅海灘”為核心的框架下,健全配套設施,豐富下游產品,延伸產業鏈條。以稻草藝術區、七彩莊園、鑫安源度假村、繞陽灣、遼河綠水灣為代表的鄉村游產品不斷完善,盤錦一日游、二日游產業鏈條基本完備。
二是實施民宿產業“百村萬床”工作計劃。按照市委市政府整體工作部署,我們提出打造100個民宿村、1萬張民宿床位的工作目標。目前,全市已有29個鄉鎮的60個村打造4000多張接待床位。趙圈河鎮、田家鎮、西安鎮、甜水鎮、太平鎮、德勝鎮等一批特色民宿形成接待能力。以精品民宿建設為突破口,實施標準化建設、公司化管理,發放“民宿貸”,推動衍生民宿游、采摘游、美食游、垂釣游等系列產品,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產品品質,使鄉村旅游成為全域旅游重要支撐。
三是積極破解季節性旅游瓶頸。充分利用民風民俗和鄉村旅游資源,開展了冬季稻草藝術節、二界溝開海節、得勝葡萄采摘節、白家堿地柿子節、臥龍湖冬捕節、遼河口冰釣蟹等系列主題活動,突破冬季旅游瓶頸,撬動冬春旅游市場,形成了“淡季不淡,四季不斷”的旅游新局面。
四是以“二次消費”產品帶動鄉村旅游收益。提升鄉村旅游消費板塊的特色,尤其加強旅游團隊餐飲接待設施建設,全力推廣“遼河口漁家菜”;加強葦藝、草編、油雕等旅游商品規模化生產;打造采摘、垂釣、野營、漁獵、美食等特色鄉村旅游產品,延伸服務鏈條,切實滿足游客的多元化休閑度假需求,刺激“二次消費”。
五是打造國際化城鄉環境。2016年以來,按照建設國際化中等發達城市的工作要求,盤錦市固定資產投資超過600億元,全面推動城鄉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對全市城鄉道路、街區商網、交通設施、標識系統等進行設施提升、功能提升和綜合環境提升。作為遼寧省公交都市化試點市,城鄉居民將不超過500米即可便捷乘車。全面開展鄉村環境整治工作,徹底改變鄉村整體面貌,被授予遼寧省宜居鄉村建設試點市稱號。實現了農村道路黑色路面全覆蓋,全面建立了功能完善的排水體系,村村通燃氣,村村有金社裕農連鎖超市、公立衛生所、大眾浴池,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各行政村全部達到“美麗村”標準。
下一階段,我們將重點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積極推動發展特色鄉村餐飲。充分利用盤錦朝鮮族村屯的特色餐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朝鮮族傳統美食,打造特色餐飲服務。盤山縣一創村、紅巖村,大洼區的平安村等傳統朝鮮族美食深受城市居民喜愛。依托“遼河口漁家菜”食材供應基地,推動每個特色村屯挖掘各自的招牌菜,打造“一村一菜品、一村一風味”的鄉村特色餐飲文化。
二是積極推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依托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積極引導朝鮮族村屯發展特色民宿產業,將美麗村建設成為民宿村、旅游村。目前,盤山縣二創村是盤錦最早發展民宿游的村屯,已經形成區域品牌,以住宿、餐飲、娛樂、休閑等服務為依托,成為我市鄉村旅游的代表產品。遼東灣新區榮興鎮打造的稻作人家度假村,一次性可以接待百余游客。再建的榮興鎮朝鮮族風情大街初見規模,將成為我市旅游產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
三是積極推動“民族民俗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充分挖掘朝鮮族鄉村的傳統文化資源,打造具有溫度的“民俗文化”,使之成為人們渴望記住的“鄉愁”、“鄉戀”、“鄉音”情結。朝鮮族的建筑形式、獨特的民俗習慣、喜慶的傳統歌舞等都成為我市民俗旅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感謝您對我市旅游產業發展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繼續全力推動此項工作,并與您保持溝通聯系。
2017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