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盤錦簡介 > 盤錦年鑒 > 盤錦年鑒(2004年)

遼河油田·華錦集團(2004年)

發布時間:2010-05-21 信息來源:盤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瀏覽次數:1029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分公司

【基本情況】
    2004年,遼河油田公司深入貫徹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集團公司、股份公司的總體工作部署,以增儲上產、降本增效為主線,強化勘探開發生產管理,廣泛開展“凝心聚力抓好大事,求真務實有效發展”主題教育和“管理增效”活動,各級領導創新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領導班子和員工隊伍建設,有力地推動各項工作穩步發展,全面超額完成各項業績考核指標。

    全年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 525萬噸,完成年計劃的101%;新增可采儲量533.7萬噸,完成年計劃的100.7%;控制石油地質儲量5 365萬噸,完成年計劃的107.3%;預測石油地質儲量6 442萬噸,完成年計劃的128.8%。

    全年生產原油1 283.2萬噸,超產13.2萬噸;實現原油商品量1 191.7萬噸,超計劃指標12.3萬噸;生產天然氣10.04億立方米,實現天然氣商品量5.62億立方米,分別完成年計劃的111.6%和124.8%。全年完成注水2 428萬立方米,分注率51.2%,注水合格率75%。

    全年實現總收入204.71億元,超預算56.01億元;實現國內準則利潤79.24億元,超預算52.51億元,實現國際準則利潤90.53億元,超預算51.53億元;上繳稅、費總額53.4億元;投資、成本控制在預算指標之內。


【油氣勘探】
    新區勘探按照“深化盆地、加快海上、突破外圍、開辟新區”的總體思路,以綜合地質研究為基礎,以加強質量管理為保障,優化部署,大膽甩開,精細實施。全年完成二維地震采集1036.6公里,三維地震采集837.4平方公里;完鉆預探井30口,完成新老井試油28口69層,獲工業油氣流井18口27層。全年取得6項成果:(一)西部凹陷興隆臺構造帶太古界潛山勘探成果進一步擴大,繼馬古1井獲工業油氣流后,2004年完鉆的馬古3井解釋油層35.1米、低產油層53.6米,篩管完井,水力泵試油求產,日產油12.8噸,日產氣1526立方米,預測含油面積24.2平方公里,預測石油地質儲量6442萬噸。(二)東部凹陷歐利坨子構造帶沙三段粗面巖及砂巖勘探又獲新進展,通過歐48、歐52、歐50等3口井預探成功,控制含油面積4平方公里,控制石油地質儲量1 569萬噸。(三)大民屯凹陷西部斜坡帶潛山勘探又有新發現,通過沈257、沈262井預探成功,元古界潛山勘探控制含油面積15平方公里,控制石油地質儲量2 882萬噸。(四)海上太陽島——葵花島構造帶東營組天然氣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繼太陽6、太陽9、葵花18井預探成功后,2004年實施的太陽10、葵花19井又獲高產工業油氣流,初步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6億立方米。(五)通過沈266、沈267、鐵22、董15、錦306井預探成功,大民屯凹陷太古界潛山含油面積進一步擴大,三臺子沙四段和東部凹陷大灣斜坡帶及鴛鴦溝巖性油氣藏勘探見到好苗頭。(六)經過努力,在南海南部獲得18個區塊12.68萬平方公里的探礦權。

    老區滾動勘探繼續按照“老區擴邊找邊界、老區內部找新層、老區周邊找新塊、老區新帶找發現”的總體思路,以“三老”資料復查和油藏描述為基礎,以三維地震資料精細解釋和儲層反演等技術為保障,進一步落實構造、儲層和成藏條件,全年完成鉆滾動探井19口,實施開發兼探井9口,完成新老井試油58口75層,獲工業油氣流井39口42層,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 695萬噸和天然氣地質儲量4.75億立方米,上報探明石油地質儲量809萬噸。取得6項成果:(一)在齊40、冷115、洼60、歡2-14-3017、曙1-5-24、黃01-6、包14、曙1-6-12、牛74等9個區塊擴邊勘探,初步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 205萬噸,其中7個區塊上報探明590萬噸。(二)在錦新626、曙615、齊112、雷64-12-12等4個老區新塊勘探,初步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0萬噸,其中3個區塊上報探明172萬噸。(三)在大13-20、歡20老區內部發現新層,探明石油地質儲量90萬噸,上報探明47萬噸。(四)應用水平井技術開采稀油和稠油薄油層獲得成功,初步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00萬噸。(五)通過27個前期研究項目的檢查驗收,發現45個圈閉,為2005年老區滾動勘探打下基礎。(六)優選36口老井試油,獲工業油氣流井20口,當年發現6個增儲區塊,為2005年儲備8個勘探目標。


【油藏評價】
    按照股份公司“積極評價、謹慎實施、大膽實踐”的工作要求,全年部署評價井27口井,完鉆23口,完成新老井試油23口28層,獲工業油氣流井21口24層,完成控制儲量升為探明儲量1 716萬噸;評價探明未動用儲量1 150萬噸,評價后全部可以動用。一是緊跟預探發現,加強研究,優化部署,及時組織實施,在歐48、歐50、沈259、沈270、沈266、馬古1等6個區塊,部署評價井8口,實施5口,探明石油地質儲量895萬噸;二是對年初已確定的沈257、雷72、雙217、沈232等4個目標,部署評價井9口,完鉆8口,完成新老井試油10口15層,獲工業油氣流井9口12層,探明石油地質儲量821萬噸;三是在曙1-27-454、杜813、包22、牛74、牛1、榮80等探明未動用區塊,實施評價井8口,全部獲得成功,落實可動用石油地質儲量1 150萬噸,預計可部署開發井150口以上;四是進一步完善勘探開發一體化協調制度,形成了“一個平臺、兩個共享”的有效機制,縮短了評價研究時間,推動了勘探開發一體化進程,強化方案審查與現場實施監控,保證了油藏評價工作順利進行。

【產能建設】
    按照“超前研究、整體評價、優化部署、先期控制、分批實施、跟蹤分析、及時調整”的原則,全年鉆開發井599口,投產油井567口,日產油能力4 471噸,平均單井日產油能力9.2噸,高出方案設計指標1.7噸,年產油105.87萬噸,高出新井配產9.87萬噸,當年產能建設貢獻率達到80.2%。對實施過程中發生變化的重點區塊,緩鉆開發井70口,增布61口,鉆井成功率達到99.5%。在薄層稀油砂巖油藏、塊狀和層狀特、超稠油藏及特殊巖性底水油藏,應用水平井挖潛取得良好效果,全年在12個區塊部署水平井30口,完鉆27口,投產23口,初期日產油能力1 061噸,平均單井46.1噸,同比為直井產量的3~5倍。通過精細油藏描述,高效開發井由上年的35口增加到2004年的51口,初期日產油能力1 295噸,平均單井26噸,年產油27萬噸。加強產能建設全過程管理,通過優化錄測井系列、優化射孔方案、優化投產方式,確保了產能建設高效有序運行。


【老區綜合治理】
    以“增強油藏穩產基礎和提高儲量動用程度”為目標,認真編制64個區塊綜合治理方案并組織實施,截至2004年底完成綜合治理工作量4 981井次,其中,投產調整井240口,實施油井措施4 284井次,完成注水井工作量457井次。64個區塊年產油652.5萬噸,高出治理目標15.1萬噸;含水上升率1.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比方案要求降低0.4個百分點;自然遞減率28.5%,同比下降3.27個百分點,比方案要求降低0.17個百分點;綜合遞減率9.34%,同比下降1.54個百分點,比方案要求降低0.31個百分點;18個油田公司級綜合治理區塊年產油134.8萬噸,高出治理目標4.4萬噸;含水上升率2.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比方案要求降低0.3個百分點;自然遞減率27.51%,同比下降7.75個百分點,比方案要求降低3.64個百分點;綜合遞減率7.36%,同比下降6.45個百分點,比方案要求降低0.94個百分點。

    全面加強注水工作,穩產基礎有所增強。包14、牛心坨、海南1、海南3、海26、大洼、大平房、錦99等20個區塊通過完善注采井網和細分注水,增加水驅儲量1 500萬噸,日產油水平由上年底的4 177噸上升到2004年底的4 183噸,含水上升率1.8%,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自然遞減率17.4%,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錦16、法哈牛、沈84\\|安12、海31等11個區塊通過動態調配和綜合挖潛,綜合含水和自然遞減得到有效控制,含水上升率1.4%,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自然遞減率20.16%,同比下降6.27個百分點;曙二區、歡17、千22等5個區塊通過實施周期注水和改向注水提高注水波及體積,日產油水平由上年底的650噸上升到2004年底的659噸,含水上升率1.7%,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自然遞減率20.78%,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

    針對錦45、齊40、齊108等16個熱采稠油主力區塊進入吞吐開發后期層間矛盾突出、井況變差、出砂嚴重、遞減加快等問題,規模實施大修側鉆、分注選注、防砂排砂等措施2906井次,儲量動用程度由71%提高到75%,推遲了進入快速遞減的時間。

    在認真開展剩余油分布規律研究的基礎上,對采出可采儲量90%以上的洼38、杜66、歡127、曙一區古潛山等6個區塊實施一注多采、組合式吞吐、間歇注汽、化學調剖等綜合性措施,年產油由2003年的62.8萬噸提高到2004年的64.3萬噸,日產油水平由上年底的1 568噸上升到2004年底的1 802噸,實現了綜合負遞減。


【天然氣生產】
    針對天然氣可采儲量采出程度高達82%,后備資源嚴重不足,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的實際,堅持以開源節流為主線,超前實施產能建設,深入開展老區挖潛,基本滿足了內供外銷需要。動用天然氣地質儲量3.41億立方米,投產氣井13口,增加日產氣20.3萬立方米,年產氣3 500萬立方米,有效彌補老區遞減。利用“三老”資料復查成果,應用中子壽命測井等技術,全年優選實施調補層、大修側鉆、壓裂防砂、排水采氣等挖潛措施134井次,初期增加日產氣能力近140萬立方米。繼續開展油井套管氣回收、推廣高效節能火管爐及高含水區塊冷輸等節能措施,取得了較好效果。認真組織天然氣勞動競賽活動,超前實施越冬天然氣儲備工作,9月份以來加大老井措施挖潛力度,實施老井措施104井次,初期增加日產氣能力117萬立方米,為冬季內供外銷贏得了主動。

【開展“管理增效”群眾性活動】
    堅持加強項目前期論證和研究,嚴格投資項目設計方案審查和現場工作量的審核,節約投資5 000多萬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投資緊張的矛盾;強化資金預算管理,加強成本過程控制,成功進行資金收支兩條線試點工作,確保成本控制在預算之內;穩步推進內控體系建設,健全完善企業內部監督約束,概預算、審計、法律事務、物資采購、結算和油氣銷售管理等工作都取得良好成效,市場管理進一步規范;深挖內部潛力,“關、停、并、轉、減、修、管、用”系統工程年創效近5 000萬元;加強技術監督和節能工作,廣泛開展“創建節能節水型企業”活動,推廣節能降耗技術措施,在新井、站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保持了水電用量的負增長;加大對外協調和打擊涉油犯罪工作力度,維護企業利益;廣泛開展群眾性節約挖潛活動,調動全員參與生產經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廣泛深入開展“管理增效”活動,積極推進“五化管理”,努力完善“五個機制”,按照集團公司要求,認真開展財務稅收大檢查,企業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


【科技增油】
    圍繞提高勘探開發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大力開展科研攻關和技術項目推廣。優化工程方案設計,堅持技術創新和適用配套技術應用,加強和規范科研管理,努力提高采油工程系統管理效益和技術水平。重點組織了深層水力壓裂、稠油分注分采、防砂、油井深抽等8項規模實施項目,取得良好增油效果。加強對外技術交流合作,海南——月東未動用儲量合作開發項目正式簽約。齊40蒸汽驅、錦90非混相驅、超稠油SAGD等轉換開采方式提高采收率項目按方案要求平穩運行,顯現良好的增儲增產前景。分測分調偏心注水、大斜度井防偏磨、稀油防蠟降凝冷輸等7項技術攻關取得良好效果,已經進入現場推廣應用。錦45塊轉換開采方式前期研究、錦16塊低成本三次采油技術試驗研究、節能、燃料結構調整等重點超前儲備技術,已經完成試驗或評價。全年開展科技攻關和技術推廣11項、75個課題,申報專利48項,累計實現科技增油55萬噸。


【安全環保工作】
    深刻吸取四川石油管理局的“12·23”事故教訓,以“安全管理年”活動為主線,不斷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穩步推進HSE體系運行,加大安全教育培訓力度,積極創建企業安全文化,安全基礎工作得到加強,全員安全意識和素質進一步提高。強化重點要害部位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投入4 000余萬元用于安全技術措施,增強防范重特大事故能力,提高了安全水平。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形勢趨于穩定。努力做好員工健康管理工作,防止職業危害的發生。全面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完善四級管理網絡,實施環境綜合治理、定量考核,及時消除污染事故隱患,取得良好成效。加強新、改、擴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杜絕新污染源產生。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狠抓油泥、鉆井廢棄泥漿及高含鹽水等重點污染源治理,確保達標排放。繼續保持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合作開發】
    認真執行關聯交易總協議,堅持聯席會議制度,與遼河石油勘探局、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公司加強溝通協商,妥善解決和處理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保證了關聯交易的平穩運行。全年合作開發生產原油47.2萬噸,油田公司獲得份額油21.3萬噸。貫徹集團公司南戴河領導干部會議精神和陳耕總經理來油田調研時對油田公司提出的“51286”總體目標要求,與遼河石油勘探局、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公司共同研究,全面組織實施“1345”工程,為實現遼河油田整體協調、共同發展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礦區穩定工作】
    按照集團公司的部署要求,與遼河石油勘探局、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公司密切配合,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子女就業、家屬生活補助、有償解除勞動關系人員再就業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較好地解決了不同群體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廣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維護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解決特困家庭生活、子女上學、看病等實際困難,營造了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維護了礦區的基本穩定。


【思想政治工作】
    按照集團公司黨組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形勢、目標、責任”主題教育活動的要求,圍繞遼河油田整體協調共同發展的目標,深入開展“凝心聚力抓好大事,求真務實有效發展”主題教育活動。各單位緊密結合實際,著重在針對性、整體性和聯動性上下功夫,在服務中心、深入人心和開拓創新上求實效,通過開展各具特色的宣講教育活動,形成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厚氛圍。全油田公司各單位全年共舉辦各類主題宣講報告會200多場次,員工受教育面達到95%以上。繼續堅持“有理、有情、有形、有效”的工作思路,深化完善“油田公司黨委每年一次集中調研、油田公司黨群部門每季一次重點調研、基層黨委每月一次專題調研”的機制,及時了解掌握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解決油田改革發展穩定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員工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積極開展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工作,取得一大批優秀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研究成果5項。曙光采油廠建立健全“三特”員工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深化“知、答、解、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興隆臺采油廠突出抓好學習建廠、道德建隊、文化建家“三項建設”,采用學習先導、課題研討、節點切入、典型示范、載體活動等方法,創新了思想政治工作。


【企業文化建設】
    以貫徹《集團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綱要》為主線,以落實《油田公司企業文化手冊》為載體,以推進區站文化建設為重點,大力開展“企業文化年”活動。承辦全國石油石化企業文化經驗交流會,組織一系列企業文化培訓和參觀考察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企業文化理念宣傳活動。編輯出版《探索與創新》、《遠航》、《燃燒的不僅僅是火焰》、《難以忘卻的平凡》,編制《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畫冊和《遼河明珠》宣傳光盤。“四書、兩冊、一光盤”作為企業文化系列標志性成果基本完成,為油田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深化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注重區站文化建設品牌的塑造和推廣,繼續深入開展“四個建家”活動,廣泛開展管理增效、技術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基層基礎管理進一步夯實,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涌現出了以“綠色管理”、“CT3.3.4”、“5W管理法”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企業文化建設的先進典型。通過幾年來的不斷探索、創新和實踐,油田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成效顯著,先后獲得一系列國家、省部級的大獎,對于推動油田公司發展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遼寧華錦化工集團

【概況】
    2004年,華錦集團堅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團結拼搏、突出重圍、搶抓機遇、振興華錦”的工作方針,搶抓遼寧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有利時機,圍繞效益中心,抓好連續高產,深化內部改革,推進調整改造,強化內部管理,努力克服天然氣不足、工程建設資金緊張等困難,全面超額完成全年各項生產經營目標,取得近7年來最好的經營成果,實現了整體盈利,開始由扭虧脫困向振興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全年共生產尿素107.1萬噸、雙聚雙苯27萬噸、ABS4.13萬噸、復合肥5.47萬噸、甲醇2.71萬噸、塑料膜5 166噸、發電15 831萬千瓦時,其中遼河化肥尿素產量創歷史上第二個高產年,雙聚雙苯、ABS產量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產值(不變價)31.62億元,比上年增長2.7%;實現銷售收入51.85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實現利潤1.31億元;實現增加值9.5億元,比上年增加42 187萬元。年末,集團公司總資產97億元,職工10 200人。


【生產運營】
    2004年,華錦集團各生產企業圍繞效益中心,攻難關、保連續、奪高產,較好地解決增產增效的關鍵問題,保證主要生產裝置的連續高負荷生產。遼河化肥在國債項目──以煤頂氣改造完成后,以改造裝置達產達效為重點,解決轉化工序副產高壓蒸汽產量低、CO[sub>2[/sub>產量高、空分100J空壓機設計能力不足等難題,新建煤爐裝置投產首年便實現A級連續運行100天,在全年天然氣供應同比減少3 479萬立方米的情況下,合成氨、尿素日均負荷同比分別提高10噸和165.8噸,創造出日產尿素1 994噸的歷史新記錄。乙烯及下游裝置較好地解決換熱器泄漏、聚乙聚合催化劑活性低、循環水水質以及機、電、儀設備老化對生產的影響,ABS生產圍繞縮短聚合反應時間、提高丁二烯轉化率等開展技術攻關,錦西化肥廠較好地處理大修、改造與生產的關系。遼通復合肥裝置以銷定產,芳烴抽提實行帶料加工,產量、消耗均創造出新水平。通過開展生產管理升級活動,完善生產管理制度,引入6S管理手段,提高現場管理水平,建立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吸取“7·19”安全事故教訓,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完善安全管理組織網絡和制度,職工安全意識普遍增強,重大的安全隱患及時得到整改。加強產品質量管理,產品出廠合格率100%,“華錦牌”尿素再次被國家評為免檢產品,“華錦牌”尿素和LL0209AA線型低密度聚乙烯再次評為遼寧省名牌產品。


【市場營銷】
    2004年,采購工作在石腦油、煤等資源緊張的情況下,積極開辟新的采購渠道,優化原料結構,全年采購大宗原材料85萬噸,保證生產裝置的連續高產;加強采購管理,部分品種采取預招標和代儲,打破多種化學品的獨家壟斷,實現國產化或內部供應,招標采購范圍不斷擴大,招標采購率由41%提高到52%,實行供貨商入網資質管理,全年降低采購成本688萬元。銷售工作以效益為中心,不斷完善集體定價機制,實行靈活的定價策略,加強市場預測分析和產品價格及時調優,并根據國內外市場情況,及時組織化肥出口,加大工業肥的銷量;在省內新建5個自銷網點,并發展130多家基層店鋪,控制市場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年實現產銷率100.5%;通過供銷部門的共同努力,全年實現市場效益36 600萬元。


【調整改造】
    2004年,集團公司先后完成甲醇由3萬噸/年擴產至6萬噸/年、1萬噸/年碳酸二甲酯、電廠二期等工程建設。其中,電廠二期設計能力為發電2.4萬千瓦/年、生產蒸汽220噸/小時,工程建設于5月份完成,并將于2005年初向乙烯裝置供蒸汽,實現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錦天化甲醇擴產于8月7日建成投產,碳酸二甲酯項目于10月17日建成投產,增加錦天化公司的產品品種和創效能力。華錦阿克蘇庫車大化肥設計能力年產30萬噸合成氨、50萬噸尿素,于2月25日開工建設,年底土建工程全部結束,設備基礎全部完工,拆遷設備安全運到,管線安裝完成近50%,預計2005年8月試車投產。乙烯擴產到46萬噸/年的改造項目已通過國家環保局的環保評價,資產評估、原料落實工作正在進行;30萬噸甲醇項目已列為二期國債項目,該項目將成為華錦集團新的經濟增長點。


    產品開發和技術攻關取得重大成果。縮短IM-ABS反應時間的試驗圓滿完成,并在生產裝置上試生產成功,反應時間由14小時縮短到7.5小時,接枝率由32%提高到38%,并打破國外對該項技術的壟斷,為ABS翻番擴產奠定了基礎。成功開發出緩釋尿素新產品并投入市場,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尿素產品的附加值提高。PTMEG聚合專利得到國家專利局批準,國家級技術中心得到國家重新認定,技術開發能力進一步增強。


【企業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于3月份啟動,10月正式實施,新的分配平臺已經建立。此次分配制度改革以崗位價值評估為基礎,根據崗位性質、價值大小確定薪酬等級,根據技能高低確定技能等級,根據工作業績確定績效工資。在大量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方案經過多次修改完善,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做到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為最終形成統一、靈活和具有競爭力的分配制度奠定了基礎。2004年上半年,完成公務用車改革,取消集團班子成員專車、通勤車,上收二級企業、部室的自用車,共上收封存小汽車57輛,小汽車數量減到30輛,公務用車市場化、貨幣化的新機制基本建立。車改后,小汽車每年費用不到300萬元,與1998年比,每年降低費用2500余萬元。完成托管的順酐廠資產破產和職工安置工作。


【基礎管理】
    按照“管理講制度、辦事講原則、工作講程序”的管理要求,不斷健全管理制度、程序;堅持經營計劃執行的PDCA循環,認真執行周通報、月分析講評、每月指標排名在后二名的單位在集團大調度會上自我剖析等制度,加強產供銷各環節的日常協調與控制;強化自有資金的統一調配、使用,加強對管理費用的核定和考核,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大大降低各項費用;財務ERP網絡控制系統于2004年年底正式運行,為財務的集約管理和事前控制建立網絡平臺;強化工程設計、施工、采購的招標管理,新疆化肥通過設備、材料和施工隊伍招標,節省投資5 000多萬元;開展機關管理升級活動,每月檢查講評,機關獎金分配和各部室的工作業績掛鉤,各部室二次分配和個人的工作績效掛鉤,初步建立對機關工作的考核評價機制,推動機關工作效率和機關人員素質的提高;實行職工上下班打卡制度,完善物資、人員進出廠管理制度,加強勞動紀律檢查力度,勞動紀律管理上新的臺階。

    遼寧華錦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領導成員名單
    
        董事長 齊文彬


   副董事長 馮恩良


     董事 王明江


        蔣書忱


        譚中興


        王久洲


        高 闖


    總經理 馮恩良


   副總經理 李玉德


        于國宏


        王成虎


   總工程師 劉慶方


   總會計師 呂慶剛


  總經理助理 王志芳


        王利人


   黨委書記 齊文彬


  黨委副書記 王明江


   黨委常委 馮恩良


        王久洲


   紀委書記 王田坤


   工會主席 王久洲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分公司

【概況】
    2004年,遼河石化公司落實科技興企、降本增效的經營思路,實施以特色求生存和發展的戰略,認真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提前完成“十五”發展目標。加工量突破250萬噸,成為國內首家百萬噸瀝青生產廠家;特色產品產量邁向100萬噸大關;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100噸/年焦化項目成功投產;首次實現全年裝置無大修;資源籌集取得可喜進展,首次加工進口原油;超稠油實現管輸進廠。完成投資2.4億元。全年生產瀝青96.93萬噸,輕柴油產量82.34萬噸,汽油25.42萬噸,石腦油12.55萬噸;聚丙烯產量2.53萬噸。銷售收入59億元,利潤總額2.07億元,比上年增加15.4億元,增長35%。生產經營創歷史最好水平。


【主要生產指標】
    原油加工量281.31萬噸,比上年增加45.46萬噸,增長19%;單位因數耗能12.25千克標油/噸,比上年下降0.96個百分點;現金單位加工費125元/噸,比上年下降11.86元/噸;綜合商品率94.27%,比上年提高0.35個百分點;綜合損失率1.17%,比上年下降0.14個百分點;輕油收率43.44%;比上年提高4.51個百分點;柴汽比達到3.23,比上年提高0.66個百分點。


【主要成果】
    抓住收入和效益環節,貫徹“從緊把握”的經營思路,堅持“總量控制、市場細分”的原則,加大市場控制力度,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年初,瀝青價格升至1 950元/噸,瀝青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液化氣、聚丙烯等產品價格也保持較高的水平。根據市場行情,加強生產系統與銷售系統的銜接,及時調撥部分93#汽油投放市場,增加新品種;抓住化工產品價格上揚的機遇,增產聚丙烯6 400萬噸;基本實現“零渣油”運行方案;焦化投產使輕油收率提高10個百分點;在加工量提高19.3%的情況下,柴油收率提高39.6%。


【科技創新與技術改造】
    在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原油焦化實現工業化,成為國內第一套直接加工原油的焦化裝置,實現了安全順利投產;超稠油改質生產重交瀝青工藝取得實質的突破,瀝青產品比原有工藝增加柴油收率10%;醚化裝置投產成功,彌補了降烯烴帶來的辛烷值下降和輕油收率降低的副作用。20余項科技攻關活動收到效益4 000萬元。


【安全生產】
    落實“按章作業光榮,違章作業可恥”、“一切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一人違章,大家遭殃”等反違章理念,健全完善檢維修安全管理制度,作業過程有章可循,責權清晰,各項安全措施及時、有效落實,杜絕了檢維修過程中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嚴把檢維修施工隊伍安全資質審核關,安全作業行為時時、處處得到有效監控,預防事故的發生。深入開展施工風險評價與監控,嚴格安全合同管理,明確甲乙雙方安全職責,注重作業人員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強化施工安全風險意識,抓好措施落實,狠反違章作業行為,保證作業安全。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分公司領導成員名單

    總經理 李占寧


   黨委書記 劉文華


   副總經理 李樹槐


        閆鐵倫


        屠規龍


   總會計師 劉敬岳


   總工程師 張世杰


  黨委副書記 盧 鐘


  總經理助理 余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