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盤錦簡介 > 盤錦年鑒 > 盤錦年鑒(2004年)

科技·教育(2004年)

發布時間:2010-05-21 信息來源:盤錦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瀏覽次數:596

科技

【科技計劃】
    按照盤錦市經濟發展計劃要求,2004年共安排科技計劃項目111項,安排經費3 155萬元,其中省以上計劃項目18項、經費355萬元。


【農業科技開發】
    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為目標,遵循農業科技發展方向,結合全市農業科技發展實際情況,擇優立項,有17項列入科技計劃,共投入340萬元,年內各項目均按計劃完成任務。



【農業科技項目招標】
    為加快新技術、新成果轉化步伐,舉行重大農業科技項目招標活動。對10個農業產業化項目、5個科學研究項目在全市進行招投標,經過嚴格的評審,確立盤錦每日集團等15家單位中標。


【科技活動周】
    在科技活動周活動中,圍繞“科技以人為本,全面建設小康”主題,開展多樣的科技活動,發放各種宣傳資料4萬余份,并開展了社區科普宣傳、科技咨詢、網絡科技宣傳等活動,有效地向社會宣傳新技術和科學知識。


【科技下鄉】
    按照國家科技部的要求,盤錦市科技局等單位邀請省內科研單位的著名農業專家,深入到兩縣的農村進行現場講解有關保護地蔬菜栽培、食用菌栽培、畜牧及水產養殖等方面的技術,并為農民群眾購買3 000冊實用技術書籍,發放科技資料近2萬份。


【工業科技開發】
    圍繞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重點,通過計劃引導,資金扶持,促進了企業技術及產品的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群體不斷發展壯大,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39家,產值超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家。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值達48億元。


【科技合作與交流】
    以加強科技成果引進與轉化力度,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目標,大力實施科技合作與交流工程。重點加強與國內重點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以及海外學子的科技合作,在引進高新技術項目、重大技術創新攻關、技術咨詢、科技合作交流活動等方面取得較大突破,第五屆科技合作工程項目洽談會,共邀請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科院沈陽分院等137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300余名專家匯聚盤錦,盤錦市500余家企業的1 000余名代表與專家進行洽談、對接。洽談會期間共簽訂正式合同94項,意向協議7項,技術交易額9 365萬元。同時與同濟大學簽訂市校全面科技合作協議,市校(院)全面科技合作達到9家。


【知識產權】
    為進一步鼓勵創新,增強全市上下的知識產權意識,出臺相關政策,積極鼓勵全社會申請專利,全年共申請專利573件,超額省政府下達的320件的任務。


【科技成果】
    2004年,共完成科技成果35項。其中,國際先進水平的4項,國內領先水平的14項。有22項科技成果受到獎勵。


【技術市場和民營科技企業】
    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勢頭強勁。進一步完善技術市場的相關優惠政策,保障技術交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年內,新創辦科技型企業90家,全年技工貿總收入達17億元。


【科技宣傳】
    提高全社會的科技意識,營造有利于科技進步的良好氛圍,不斷加大科技宣傳力度,出版《盤錦科技參考》6期300冊,《科技動態》發行12期3 600份,共發表文章80余篇,在市電視臺做科技節目30余期。


【鹽堿地利用研究】
    一、概況。2004年,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共承擔科研項目20項。其中,承擔國家級項目2項,?。ú浚┘夗椖?項,市(廳)級項目5項,委托項目2項,所內自選項目8項。年內,全所共取得獎勵成果1項,鑒定審定成果4項,優質水稻新品種鹽粳68選育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水稻新品種鹽粳34、水稻新品種遼鹽166和水稻新品種花粳8號通過省級審定,濱海稻區農業多元結構種植養殖模式研究,通過省級鑒定。孫雅君榮獲首屆全國農業期刊主編金犁獎和遼寧省科技期刊優秀編輯稱號,有2人被評為省科技扶貧先進個人,李振宇獲農業部農業科技進步年先進工作者稱號,姜存松被農業部授予發展糧食生產先進個人。

    二、高產優質多抗水稻新品種鹽豐47、鹽粳68試驗示范項目研究。該項目是國家轉化基金課題計劃項目,根據項目的進度要求,完成實施方案的制定,確定協作單位和承試地點,在省內外落實10個試驗示范點,為項目的實施打下基礎。

    三、高產優質多抗水稻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課題研究。該項目為省市兩級下達的重點攻關項目。有3個品種已參加省區域試驗,遼鹽166品種參加中晚熟組復試試驗,兩年平均產量比對照增產10.95%,名列第一位,同時該品種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增產11.22%,同樣列居首位,現已全部完成試驗程序。遼鹽188品種參加中晚熟組初試試驗,平均比對照增產11.98%,名列該組首位。遼鹽98品種參加中熟組復試試驗,兩年平均產量比對照增產4%。另外,有2個品種參加預備性試驗。遼鹽158品種參加省預備性試驗,平均比對照增產14.66%,名列第一;遼鹽208品種參加所內預備性試驗,比對照增產顯著,綜合性狀好,2005年參加省區試驗。

    四、高產優質多抗水稻新品種鹽粳68推廣課題研究。2004年被列為盤錦市農業技術重點推廣項目?,F已全面超額完成計劃指標并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五、高產優質多抗專用水稻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該課題(兩系專題)是省市兩級下達項目。2004年,研究工作取得進展,組合品比試驗,多數組合增產幅度在10%以上。其中,LY195S1001組合平均折合單產722.3公斤,比對照遼粳294增產42%,增產十分顯著,兩系不育系選育試驗,選擇優良單株400份,穩定品系5個,測優組合表現突出有2個,兩系制種組合20多個,一系法雜種優勢固定研究,取得一定進展,收取單株千余份,保存三系不育系29份,選擇常規穩定品系57個。

    六、水稻單倍體育種。全年完成接種組合60余個,參加品比試驗18份,其中花粳49表現較好,準備參加省區域試驗。

    七、花卉苗木快速繁殖研究。年內已經探索出多種花卉苗木快繁技術,擴繁的彩色馬蹄蓮已經進入開花期,三倍體毛白楊組培苗已進入快長期,長勢良好。

    八、鹽生植物開發利用課題的基礎工作已有展開,鹽生植物生長習性以及多用途的效果試驗,生產已初步完成,開發利用工作在全面深入進行。

    九、盤錦市水稻生產綜合技術開發項目研究。由國家科技部下達,項目實施以后,轉化科研成果1項,推廣新技術1項;制定墾區生產技術規范1項;培訓農民1.8萬人次;綠色稻米生產科技示范基地建設,重新整治了排斗和林帶臺田。

    十、濱海稻區農業多元結構種植養殖模式研究。經過多年研究,已建立與盤錦地區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相協調的結構模式,并輻射推廣到周邊地區。該項目成果已通過鑒定并被評為省內領先水平,為社會累計增加經濟效益3.8億元,同時取得較大的生態效益,并為濱海稻區農業結構調整和經濟開發開辟出一條新途徑。

    十一、稻糠滅草技術研究取得較大進展。稻糠對水田雜草具有理想防治效果,并提出稻糠的使用技術措施,該項技術有利于保持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并符合綠色農業生產的要求。


【蘆葦科研】
    一、召開建所50周年慶祝會。來自國家、省、市、縣的各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全國蘆葦行業的專家和學者200余人,歡聚一堂,共慶建所50年。會上,蘆葦研究所所長楊廣儉對50年來蘆葦科研事業進行全面的回顧。

    二、根據盤錦蘆葦的規劃和全國蘆葦濕地的產業現狀,盤錦市人民政府第50次常務會研究在現有基礎上加掛盤錦市濕地科學研究所,開展蘆葦濕地生命、生態、生存、生機等的基礎理論研究。設立蘆葦栽培室,濕地生態研究室,濕地保護與利用研究室,農業機械研究室,植物保護研究室,化驗室和科技管理室等7個研究室,圍繞蘆葦栽培及新品種選育、濕地生物多樣性、濕地生態、植物保護、退海灘涂開發與利用和蘆葦濕地立體生態養殖等領域開展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提高濕地價值。

    三、課題研究。年內,開展課題6項。(一)“翅堿蓬生物學特性與紅海灘形成及保護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被評為盤錦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該項目在2002年盤錦市科技局立項,通過室內研究和田間調查觀測試驗,探明翅堿蓬的生物學特性,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的關系,為紅海灘的形成與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二)4W-1.85型集堆式蘆葦收割機研究在2003年研制的基礎上,對整機進行23項技術革新,繪制圖紙694張,新機研制出廠后,分別在新疆、黑龍江等地進行蘆葦收割試驗,為實現蘆葦收割機械化創造了條件。(三)蘆葦濕地生態系統凈化污水的研究。通過2002~2004年進行的城市污水、采油污水、化肥污水和造紙污水的所內試驗和新疆、吉林、江蘇和沈陽蘆葦濕地試驗,取得調查分析數據3 540個,年內已全部完成試驗,準備進行省級技術鑒定。此項研究工作的完成,將為盤錦市各種污水的蘆葦濕地凈化處理及全國各地蘆葦濕地凈化處理污水提供了可靠技術保證,為污水的資源化利用開辟出新的途徑,為保護水資源環境及自然環境,減少污染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四)鮮、干蘆根活性對比及保鮮飲片的規范研究。該項目經過與中國中醫研究院、沈陽為爾保鮮研究所三年的技術合作,已經掌握了兩種保鮮方法,探明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為蘆根的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五)葦田綜合開發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建設研究。該項目經過兩年的建設和試驗,按造課題設計和實施方案穩步推進,已粗具規模,動用土方20多萬立方米,河蟹、魚、蝦、水禽養殖取得重要成果,科技示范基地的雛形基本形成。(六)蘆葦濕地循環經濟生態園區建設研究。該項是省科技廳組織竟標的項目,年內已完成課題的設計和前期的施工工作。

    四、科技服務工作。(一)盤錦葦區服務。2004年,組織科技人員深入盤錦葦區進行蘆葦病蟲害的預測預報,蟲害的防治指導,蘆葦栽培技術,葦田灌溉等方面的技術服務工作,主要解決蘆葦生產中遇到的急難新問題10余項。(二)省外的技術咨詢與服務。年內,先后與新疆博湖葦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雙燈紙業集團、新疆阿勒泰美利紙漿有限責任公司、河南洛陽水星清洗工程公司、沈陽渾南新區規劃設計院進行技術咨詢和服務,同時參加了京杭運河生態護坡工程的立項和評審論證會議,并簽訂技術服務協議,拓寬技術合作空間,與青海的造紙廢水處理工程,四川的天池湖工程,新疆沙灣環保局造紙廢水處理,黑龍江的蘆葦機械收割等項目建立了業務聯系和技術服務。(三)試驗基地。加大對試驗基地建設的投入力度,強化田間管理,蘆葦產量實現1 352噸,比上年增長29%?!叭斕锞C合開發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建設”、“蘆葦濕地循環經濟園區建設”,落戶試驗基地。

    五、年內,組織科技人員深入全市各葦區180人次,解決蘆葦生產中急難新問題10余項,為蘆葦產業增效、職工增收、財政增收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評為“遼寧省信譽知名科研單位”。

 

教育

【概況】
    繼續堅持民主治教,推進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為核心狠抓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進一步具體化。在全市中小學繼續開展人生觀,苦樂觀教育,多次舉辦辯論會和演講會,使學生進一步樹立“學習、盡責、助人是享受”的苦樂觀;繼續堅持“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習慣”的育人理念。繼續在全市中小學開展“七個一分鐘”及“十二個學習習慣培養”等系列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繼續狠抓必修課,上好選修課,規范活動課。通過“三課”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進一步貫徹新課改精神,實施新課程課堂教學;全面落實盤錦課堂教學模式,將盤錦課堂教學模式與新課改精神進行有機融合,素質教育又躍上新臺階。繼續開展學習魏書生教育思想活動,運用魏書生的教育思想提高師生的自身素質,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全年投入教育經費53 823.5萬元;預算內教育經22 587.5萬元;城市教育費附加8 523萬元;地方教育附加3 123萬元;企業辦學經費22 400.7萬元;學費、雜費2 615.2萬元。全年基建投資5 070.7萬元(個人投資153萬元);新(翻)建校舍34 497平方米,投資3 109萬元;維修校舍73 297平方米,投資775.7萬元。


    2004年,報考普通高等學校7 097人,被錄取6 395人,錄取率為90.1%。其中,本科生3 835人,錄取率為54%;專科生2 560人,錄取率為36%。全市成人報考3 476人,本科生錄取698人,??粕浫? 389人,共錄取2 087人,錄取率為60%。自學考試報考3 915人,報考科次8 088,畢業人數276人,其中???01人,本科175人。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加大依法治教力度,狠抓控輟、保學工作。市教育局、市教育督導團辦公室進一步修訂《盤錦市控輟休學專項督導評估檢查辦法》、《非輟學學生界定標準》,組織農村初中控輟、保學的互評活動。采取簽訂控輟休學責任狀,農村初中輟學率明顯下降,達到省規定的控制線以下。


    穩步推進“普九”進程,2004年底,全市已有30個標準化“普九”鄉(鎮),33所標準化農村初級中學。



    落實遼政發〔2003〕34號文件精神,對困難家庭學生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全市共資助3 100人,資助金額為92.9萬元。義務教育階段共扶助困難學生2 082人,資助金額50萬元。


    貫徹《盤錦市示范園考評標準》,加強市級示范園檢查驗收工作,推進了幼兒園(所)的建設。


    全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1 792人,高職畢業生120名。中職畢業生就業率80%;高職畢業生就業率85%。全市報考高職606人,其中:本科錄取7人;專科546人。年內,中等職業學校招生2 335人,盤錦市經濟技術學校招生807人,盤錦職業技術學院招生380人。2004年,對全市各函授站以及免試轉為成人大專的專業證書教學班進行年檢,全市共有18個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和10個成人大專專業證書教學班,全部通過年檢合格。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已發展到31所,其中有12所市級標準化農民文化技術學校。



【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
    一、繼續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控制中小學生輟學工作的意見》,嚴格執行《學籍管理補充規定》,嚴格審查、審批休學、復學、轉學手續,運用教育信息化技術對學籍進行微機化、科學化管理,2004年下半年開始,全市實現學籍電子化管理。市教育局、市教育督導團辦公室組織第3次農村初中控輟、保學互查互評,兩縣教育局及各學校都非常重視該工作,采取簽訂“控輟、保學責任狀”、師生結成幫扶對子等措施,使全市農村中學的鞏固率得到普遍提高。采取扶貧防輟、情感勸學等措施,繼續開展全市教師每人和一名學后生、一名家庭特困生組成互助組的活動,使流失的學生重返校園。


    二、加強德育工作。進一步加強德育展室建設,提倡學校要有專門的德育展室;要求全市中小學利用圍墻、走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來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繼續開展“七個一分鐘”和“十二個學習習慣培養”等系列活動;在廣大師生中,繼續進行人生觀、苦樂觀教育;開展了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的大討論。廣大學生做生日賀卡活動已形成習慣,每到教師節、母親節、元旦等重大節日時,學生們都能主動給父母、老師、親人等做賀卡,通過送賀卡,增強了學生愛父母、愛親人的情感。從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已成為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載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推進標準化“普九”工作。2004年,市教育局繼續開展標準化“普九”鄉(鎮),標準化農村初中創建活動,盤山縣壩墻子鄉通過了市級標準化“普九”鄉(鎮)驗收,進入市級標準化“普九”鄉(鎮)行列。2004年,農村初中的升學率為43.4%,城鎮初中升學率為88%。



【幼兒教育】
    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加強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全市幼兒教育工作又有新發展,新建幼兒園20所,其中農村中心幼兒園1所,民辦幼兒園19所,截至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類幼兒園317所,3~6歲幼兒入園率達到66%。依法治教,加強園所建設。11月,市教育局同市衛生局,對幼兒園進行檢查驗收,經綜合測評后,大洼鎮中心幼兒園和星星幼兒園晉升為市級示范幼兒園。全市現有省級示范園11所、市級示范園21所。5月31日,市教育局在市機關幼兒園舉辦“盤錦市慶‘六一’韻律操大賽暨書法、繪畫、攝影作品展”,共有12支代表隊,600名兒童參加韻律操表演。組織全市幼教師生參加盤錦市第五屆教育科技節活動,廣大師生動腦動手自制玩教具566件,其中,幼兒作品145件。教師組獲一等獎5件,二等獎10件。幼兒組獲一等獎5件,二等獎10件。3月30日,市教育局組織幼教學科帶頭人考試,68名幼兒教師參加考試,根據成績初選30名參加復試,經復試和綜合評價確定25名教師為幼教學科帶頭人。



【職業教育】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省、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民主治教,依法治教,積極發展職業教育,運用魏書生科學民主的教育思想指導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抓好協作學校的各項工作。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改革,抓好規范化管理。2004年,盤錦市經濟技術學校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針對當前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堅持文化課單元化、專業基礎課模塊化、專業課項目化的原則,積極構建具有職業學校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全市中等職業學校認真學習魏書生教育思想,繼續開展學習、工作、盡責、助人是享受的各項活動。5月,組織市內5所中職學校舉辦英語演講活動,15名學生登臺演講,演講涉及世界觀、苦樂觀、人生觀、學習盡責、助人、惜時等方面內容。根據中職學校教學工作特點,從職業道德、教育理論、繼續教育、教學工作、教研科研、教案、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8個方面進行全面評估,評出本年度17名學科帶頭人。



【成人教育】
    落實遼寧省教育廳遼教辦〔2003〕90號文件精神,保證學歷教育的學習質量,對全市18個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10個成人大專專業證書教學班進行檢查評估,檢查結果。完全通過評估驗收。與此同時,對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及專業證書教學班的教學質量進行了抽查考試,共1 405人次。進一步加強農村成人教育培訓工作,探索農村初中“9+1”教育新模式,摸索農村教育為三農服務新思路。全市現有市級標準化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2所。民辦教育進一步規范。依法治教,認真學習和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宣傳材料1 000余份。組織縣(區)負責社會力量辦學工作及有關辦學單位的人員參加遼寧省民辦教育協會組織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學習班。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完成了審批38家民辦教育機構進行年檢、換證工作。



【師訓 干訓】
    貫徹實施《盤錦市“十五期間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施方案”》,通過考評、培訓、考試等形式提高教師素質。學科帶頭人考評工作。2004年,全市中小學共有36個科次274名教師申報,經初審,174名教師參加考評,評出135名市第七屆中小學學科帶頭人,4名第四屆中小學教研員學科帶頭人;經過基礎教育科、職成科評選,又評出幼兒教師學科帶頭人25名,中等職業教育學科帶頭人18名。


    教師進修學院師訓部組織全市以校為單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培訓。組織市直小學一年級及市直初中一年級教師進修培訓,培訓新課程標準、新教材解讀、教學設計與評價。通過培訓,為盤錦市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奠定了基礎。市教師進修學院制定并下發《關于在全市中小學教師中開展“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項目”的通知》及“盤錦市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實施計劃”;制定《主講教師責任制度》、《主講教師評價考核制度》、《學科教師培訓過程考評制度》、《機房管理制度》、《學科教師在崗跟蹤培訓制度》,選派3人參加英特爾未來教育省級培訓研討會;舉辦6期學科教師培訓班,1期教學校長培訓班,1期縣、區主講教師培訓班,共培訓475人。


    根據省教育廳文件精神,對非師范教育類畢業生申報教師資格,進行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規的培訓和考試,全市共有382名教師和社會人員報名,341人經培訓考試合格,獲得教育學、心理學合格證書。


    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學歷教育工作。繼續與遼寧師范大學,渤海大學聯合辦學,有專本科學員271人;與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聯辦專業證書對接大專班,有中文、小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3個專業298名學員;組織中小學教師本科自考試工作,有6個專業近300名學員,已有23人畢業;組織中小學骨干教師報考遼寧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渤海大學教育碩士,共報考115人,并聘請遼寧師范大學教授來盤錦進行考前輔導。全年共組織信息技術考試2次,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考試1次。全市已有9 784人次參加省一級證書考試,8 407名教師獲得遼寧省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一級證書。5 306人次參加省二級證書考試,已有3 743名教師合格。


    2月,市教育局、市教師進修學院聯合下發《盤錦市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基本模式》的通知?;灸J礁爬椤岸挝瀛h一突出”。即:培訓全過程分學習、實踐兩個階段、每個階段由五個環節構成。學習階段按照選擇內容,自主學習,輔導互動,研討交流,考察反思“五個環節”進行;實踐階段按照制定方案,操作實施,反饋總結,論壇提煉,交流推廣“五個環節”進行。兩個階段的活動,貫穿著“學、用、改”一條主線,彼此互相配合,互相滲透,互相促進。整個培訓過程突出盤錦地區培訓特色。


    10月,舉辦職業校長培訓班,盤錦市有21人參加培訓。11月,組織骨干校長培訓班16名學員到外市考察,考察湖南師大附中、長沙一中、廈門一中等國內名校,通過考察,豐富管理學校經驗,提高了校長們的管理素質。



【現代教育技術】
    一、電化教育。市教育局電教館繼續抓電教工作的普及、鞏固和提高,狠抓達標學校電教設備的管理使用及人員培訓,提高電化教育覆蓋率。組織8名教師參加遼寧省教育廳舉辦的“首屆中小學課堂教學視頻案例展評”活動的培訓。參加省電教館舉辦的“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學組有6人參賽,獲一、二、三等各1人,優秀獎3人;小學組有3人參賽,1人獲三等獎,2人獲優秀獎。市教育局電教館獲優秀組織獎。在省電教館舉辦的課件制作評比活動中,選送課件77件,其中4件獲一等獎,17件獲二等獎,46件獲三等獎。參加了省教育廳舉辦的中小學電腦制作大賽活動。參賽作品62件,其中:獲二等獎2人,三等獎2人,優秀獎12人。


    盤錦市高級中學衛星電視教育。市教育局繼續與市有線電視臺聯辦《校園綜藝》節目,全年完成《學生時代》24期,《教育新聞》32期。2004年,投資52萬元購買節目轉播設備2套,為落實遼寧電視臺科教頻道和遼寧教育電視臺節目在盤錦市覆蓋工作打下基礎。年內,盤山縣已經全部開通。


    二、信息技術教育,投資190萬元,完成市直中小學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及多功能會議室的改造與建設。全市縣城小學以上學校信息技術開課率接近100%。2004年底,中小學生擁有計算機比例比為21∶1(全省排名第九位)。其中,小學為36∶1,初中為19∶1,高中為9∶1。市直學校比例為:小學26∶1,初中22∶1,高中8∶1。全市中小學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4.7臺。不斷推進“校校通”工程建設。對全市地方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建設情況進行了認真檢查。6月,在完成全市中心小學以上學校“校校通”的基礎上,投資32萬元,為縣(區)學校購置計算機80余臺,縣(區)學校配備打印機等相關設備,實現全市在校生200人以上村小學的“校校通”。進一步加強網站建設和網上資源建設。啟動網上教育管理平臺和資源平臺,在大量收集整理網上現有資源的同時,著力開發具有盤錦特色的本地資源,把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的優秀教學成果匯集到市教育信息網上,作為網上資源的補充,為教育創新與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在第五屆教育科技節上,開展了網站建設,網頁制作,課件制作等評比活動,共征集參賽作品497件,評出并表彰了23名網站建設和網頁制作先進個人;48名教師優秀課件制作先進個人;25名學生優秀軟件制作先進個人。并組織先進個人在科技節大會上做了經驗介紹。




【學校體育衛生】
    2004年,全市中小學繼續堅持長跑計劃,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長跑活動;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省推行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工作,并在全市開展測試工作。狠抓新課程標準的貫徹實施,著眼點放在課程改革、運動競賽、大課間活動。2004年,市教育局舉辦盤錦市第十七屆學生運動會,共設田徑、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象棋、圍棋等7個項目的比賽,比賽的總天數為37天,抽調裁判員62人,參加學生人數達6 865人。10月,對全市38所中小學進行大課間操檢查評比,通過評比活動,全市中小學大課間操活動上新臺階。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

【概況】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為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公立綜合性全日制高等學校,是遼寧省第一所以“職業技術學院”命名的地方高校,也是盤錦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學府。學院現有在崗教職工402人。具有碩士學歷、學位(含研究生課程班結業)53人,占教職工總數的13%;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91人,占教職工總數的22%;具有中級職稱人員153人,占教職工總數36%。學院現在教師269人(專任教師247人,兼任教師22人),其中具有碩士學歷、學位2人,占教師總數的1%;具有碩士學位教師11人,占教師總數的4%;具有研究生同等學歷35人,占教師總數的13%;具有教授職務資格2人,占教師總數的1%;具有副高級教師職務資格83人(副教授63人,高級講師20人),占教師總數的31%;具有講師職務資格101人,占教師總數的38%。知識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較為合理。學院占地10.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建有完善的校園網絡系統和功能齊全的基礎及專業實驗室,有實習基地27個,現代化教學設備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教學設備總值近1 500萬元,固定資產近1億元。建有財會、化工、水產、醫療等各類實驗室40余個,擁有集辦公、藏書、現代化教學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樓一棟,教學實驗樓5棟,體育館、音樂樓各一棟,學生宿舍樓3棟,多功能食堂2棟,擁有閉路電視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開放教育遠程教育網絡和校園網,網絡計算機600余臺,校外掛牌實習基地14個。隨機實習基地30個,圖書館藏書近22萬冊。學院環境優雅,面向全國招生,集文法、理工、藝術、財貿、農業、衛生等多個學科,實行以高職教育為主,以普通中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為輔的多層次、多渠道、多規格的辦學形式。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3 400多人,各類成人教育學院學生2 000余人。設有6個系、2個部,開設24個高職專業和12個中職專業。學院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以教學、人事分配制度、后勤社會化“三項改革”為核心,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推動學院全面發展。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以任期制和聘任制為主要內容的干部選任和考核管理辦法,實行全院崗位聘任制;后勤社會化改革,成立“生產服務中心”、“供暖服務中心”、“舍務管理服務中心”、“飲食服務中心”;教學改革,建立以系為主體的責權統一院系兩級管理(二級模擬法人管理)體制和以素質及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體制。積極啟動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辦學的進程,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烏克蘭、英國等十余個國家的教育機構建立聯系,并構建起對外開放的教育體系。與國際高等教育接軌,先后與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學學院、英國詹姆斯瓦特學院建立友好學校關系;美國勘薩斯州州立大學學生曾多次到學院進行漢語言培訓。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在90%以上。學院先后被評為省級“文明校園”、“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市“文明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綠化先進單位”、“國家二級檔案管理單位”。2004年,成人電大部畢業生544人,新招生390人,在校生1 790人。全日制畢業生591人,新招生1 122人,在校生3 500人。




【完成第二輪后勤社會化改革】
    進一步深化后勤社會化改革,在總結第一輪后勤社會化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明確以服務質量為核心的承包責任,重新完善第二輪承包方案,首次引入社會競爭機制。本著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本著民主集中和在同等條件下校內優先的原則,學院的餐飲中心一部、餐飲中心二部、舍務管理服務中心面向社會招標,先后有校外8家,校內3家投標。經過學院職工代表和部分學生代表投票表決及學院黨政班子投票表決,東晟啤酒坊以絕對優勢獲得該院餐飲中心一部的經營權,原院餐飲中心獲得餐飲二部的經營權,原院舍務管理服務中心獲得第二輪舍務管理服務中心的經營權。加強對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領導,成立由院長為組長,主管副院長為副組長,紀委書記、其他副院長、工會主席、總務處長為成員的后勤社會化改革領導小組,并成立后勤社會化監督管理委員會,加大對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監督力度,后勤社會化的管理水平比第一輪有較大程度的提高,達到了預期目的。



【學生赴貧困地區志愿服務】
    按照團中央、國家教育部《關于大學生志愿者服務西部計劃的通知》和團省委《關于大學生志愿服務遼寧西北部計劃的通知》指示精神,學院團委號召學院應屆優秀畢業學生踴躍報名,本著“優中選優”的原則,師范系楊品一、財貿系劉俊蓮兩名畢業生被團中央選中,赴“西部”;師范系楊麗、王超、謝華杰、信息系趙健健四名畢業生被團省委選中,赴“遼西北部”,6名畢業生將進行為期2年的志愿服務。7月7日,學院召開歡送赴“西部”、“遼西北部”志愿者座談會,學院黨委書記史峰嶺、團市委書記楊斌、學院黨委副書記張素霞、副院長蘇德祥、馬繼權、王偉強等參加座談會。與會領導對赴“西部”、“遼西北部”的6名志愿者表達最誠摯的祝福,并提出殷切的希望。6名志愿者表示,將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帶到服務地去,努力工作,為被服務地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通過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評估】
    2004年10月28日,由遼寧省教育研究院評估所所長吳躍為組長的遼寧省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專家組到該院進行就業工作評估檢查。專家組在校評估期間,先后參觀學院的基礎設施建設,聽取院長關于就業工作情況的匯報,召開教師和學生座談會,查閱相關背景材料。專家組對學院的就業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充分肯定學院就業工作取得的成績,并就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提出相關建議。專家組希望盤錦職業技術學院進一步轉變觀念,下大力氣拓寬就業渠道,努力開創就業工作新局面。



【連續三年招生突破千人大關】
    該院克服建院時間短,底子薄,知名度不高,高校擴招、普通本科院校辦高職等不利因素,充分發揮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年初圍繞學院制定的“保證900名,爭取1 000名”的招生工作總目標,加大招生工作力度,千方百計做好2004年的招生工作。在省內各市提早落實招生計劃,實行全國、全省招生,擴大學院知名度;利用報紙、電視臺、電臺、網站、宣傳車宣傳學院;到市內各個學校利用高考、中考、中考理化加試等機會發放招生簡章;調動各系積極性,根據本系特點,深入基層宣傳,全方位進行招生;制定優惠政策,調動師范教育系的積極性,加大藝術高中的招生力度;中專、五年制大專、三年制大專多層次、多渠道招生。由于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在信息不暢通的不利情況下,連續3年招生突破千人大關。



【實施教學質量項目工程計劃】
    為落實遼寧省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對該院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實施教學質量工程項目計劃,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2004年被確定為該院的教學質量年,自2004年4月,開始實施教學質量工程建設項目計劃。即“7969”(“十一五”期間,建成7個院級骨干專業,評選9門院級優秀課,完成6個省級課題,推選9位院級名師)教學質量工程計劃,該計劃在2004年的教育教學改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該計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拓寬辦學渠道,加強專業建設,以“達標課”為基礎,加強三級課程建設與改革,開展教學研究工作,促進科研建設和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確保高職人才培養的質量。



【休閑綠地與塑膠操場投入使用】
    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下,該院加強對校園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4月開始修建休閑綠地,采用領先設計方案,在學院的正門修建彩色噴泉1處,建設樹木花草近500平方米,訂購石雕20余塑,安裝草坪燈、庭院燈、椰樹燈等80余盞,達到校園亮化的最佳效果。并于6月份建造塑膠跑道、人造草坪足球場、3處塑膠籃球場,9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休閑綠地和塑膠操場建成,綠化美化亮化校園,優化育人環境,花園式的精品學?;窘ǔ?,學院外部形象有較大改觀。



【招收首批雙語教學班】
    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加快學院躋身省內同類院校先進行列的步伐,2004年新增設高職護理專業和小學教育雙語教學專業。高職護理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知識,掌握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在護理領域內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的高等技術應用型護理專門人才。


    小學教育雙語教學專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遵循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對小學教師的要求和師范教育的特點,結合中國入關后對基礎學科外語專業人才的需求而設立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具有雙語教學能力的大學??瞥潭鹊暮细裥W教師。兩個專業的設置同時體現了地方經濟特色,符合該院高職教育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學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