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主題分類: | 市政府辦文件 |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此文件已失效)盤政辦發〔2007〕65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2007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的通知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08-10-16 | |
主 題 詞: |
(此文件已失效)盤政辦發〔2007〕65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2007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盤錦市2007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七年八月十五日 盤錦市2007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 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07年全省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的通知》(遼政辦發〔2007〕43號)要求,為進一步提高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規范食品生產經營秩序,確保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扎實推進,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加強種植、養殖農產品污染源頭治理 (一)強化種植、養殖過程管理,重點抓好農產品生產過程和市場準入監管,查處違法生產、銷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化肥、漁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行為,嚴防藥物殘留超標的農產品流入市場。 (二)做好農產品標準化和認證工作。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推廣“公司+基地+標準化”等模式,加快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標準化生產綜合示范區、生產基地建設。加大良好農業規范(GAP)系列國家標準的實施力度,切實抓好農業標準化試點。積極推行農產品包裝和標識制度,開展部分農產品強制性認證試點工作。 二、集中整治食品生產加工環節 (三)集中整治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深入開展食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百千萬工程”。嚴厲打擊食品加工“黑窩點”,堅決取締無證無照生產加工食品行為,取締無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的生產加工企業。 (四)開展重點食品專項抽查。針對農村、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專項抽查植物油、面粉、水產加工品、酒類、乳制品、飲料、肉制品、兒童食品等品種。 (五)加強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全面推進食品添加劑使用、備案和監督工作,開展對食品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問題的風險監控,嚴厲查處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食品行為。 (六)健全食品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體系。嚴格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市場準入,組織實施傳統特色食品市場準入工作。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加強食品認證標志執法監督,建立完善食品標簽監管制度和強制檢驗制度。 (七)建立畜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加強生豬定點屠宰管理,推進牛、羊、家禽的定點屠宰工作,推行屠宰加工企業分級管理制度,開展畜禽屠宰加工企業資質等級認定工作。關閉不符合標準的屠宰加工場,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加工注水肉等違法犯罪行為。繼續實施持證上崗制度和肉品品質強制檢驗制度。 三、深入整頓和規范食品流通秩序 (八)開展食品市場專項執法檢查。加大市場巡查力度,逐步建立起制度規范、執法嚴格、反應迅速、措施有力的巡查機制。集中開展重點品種、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重點市場及季節性和節日性食品市場的專項執法檢查。查處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以及經銷過期霉變、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行為。海關、質檢等部門要密切配合,嚴把進口食品安全關,打擊非法進口食品行為。 (九)強化食品經營者經濟戶口管理。嚴格食品經營主體準入,堅持先證后照,依法登記注冊;結合企業年檢和個體工商戶驗照,進一步清理和規范主體資格,依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食品行為;完善食品經營者經濟戶口管理、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對發生過違規失信行為的經營者實行重點監管。開展酒類市場專項整治,實施酒類經營者備案登記和隨附單溯源制度。 (十)嚴格食品經營質量管理責任。健全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引導和監督食品經營者建立和落實各項自律制度,建立內部食品質量管理體系。完善流通環節食品質量監測體系,健全食品安全監測數據直報點制度,強化日常監測和強制檢測。 (十一)繼續推進以開辟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提倡綠色消費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繼續抓好綠色市場建設,推進綠色市場認證工作,促進農副產品批發、零售市場標準化建設。深入開展“三綠工程下鄉”活動。 (十二)開展保健食品專項整治,重點對食品標簽、標識、原料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對普通食品中使用非食品成分、虛假標識和廣告宣傳、偽造和盜用批準文號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四、嚴格餐飲消費環節監管 (十三)繼續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重點對餐飲業及乳制品、嬰兒配方食品、蜜餞行業全面實施量化分級管理。健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開展聯合監督檢查,定期發布預警信息。 (十四)嚴格餐飲業食品衛生監管。積極推廣《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以強化原料進貨索證為重點,在餐飲業和集體食堂全面推行原料進貨溯源制度,重點查處非法采購、使用劣質食用油和違法使用添加劑、不合格調味品等違規違法行為。加強對學校、社區、建筑工地、旅游景點餐飲和小餐館的衛生監管,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發生。 五、突出抓好農村食品安全 (十五)開展“農村食品市場整頓年”活動。實施農村食品質量準入、交易和退市的全過程監管,加強對農村小企業、小作坊、小餐館和各類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的安全衛生監管,落實開辦者的質量安全監管責任,防止假冒偽劣食品向農村轉移。 (十六)全面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村食品“市場流通網”、“監管責任網”、“群眾監督網”建設,開展“農村食品安全示范縣”活動,鼓勵大型食品生產流通企業利用現代流通方式改造發展農村食品經營網點,提高統一配送率。完善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建立健全縣鄉食品安全協調機制。 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責任體系 (十七)各級政府要對本地區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層層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定期評估食品安全狀況,研究制訂相應監控措施,狠抓落實并加強監督檢查。加大食品安全監管經費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正確履行職責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和案件查處工作。 (十八)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全面落實監管責任。借助計算機網絡、現代辦公設備和快速檢測等技術手段提升監管能力。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定期會商、統一發布食品安全信息,做到食品安全問題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體系,開展食品安全綜合評價和誠信體系建設。 (十九)深化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引導企業真正成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規范企業經營行為,督促其承擔社會責任,堅決杜絕不合格原料進廠進店、不合格產品出廠出店。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將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企業列入“黑名單”。支持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自律作用,引導和約束企業誠信經營。 (二十)建立健全重大食品違法案件逐級報告制度和案件協查協作機制。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對涉嫌犯罪的案件,行政執法機關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嚴肅查辦大案要案。加大對行政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的監督、監察力度。 七、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 (二十一)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公眾食品安全意識。大力宣傳優質食品、優良品牌和優秀企業,正確引導消費。發揮新聞宣傳教育和輿論監督作用,揭露、曝光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提高企業的遵紀守法意識和誠信意識。 2007年底,市政府將對各縣區開展食品安全綜合評價。今后市政府將把食品安全綜合評價作為對各縣區政府年度考核的主要指標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