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主題分類: | 市政府辦文件 |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盤政辦發〔2016〕10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城鄉供水公司組建方案的通知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6-02-22 | |
主 題 詞: |
盤政辦發〔2016〕10號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城鄉供水公司組建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盤錦市城鄉供水公司組建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2月20日
盤錦市城鄉供水公司組建方案
為加快推進宜居鄉村建設和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村制水、供水質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保障提高、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優化配置、保護水源、政府主導、創新機制的原則,結合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建設,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改善生存環境。通過優化組織經營結構,實現全市城鄉供水工作系統化運作、產業化發展和現代化管理。
二、目標任務
“十三五”期間,全市農村供水將以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供水量為主,以地下水備用水源熱備水量為輔,基本建成工程配套、設施完善、管理科學的農村供水體系。到2020年,全市城鄉供水將實現“設計統籌化、建設標準化、經營市場化、管理企業化、服務專業化、監督社會化、檢測經常化、調度信息化”的目標,建成“同源、同網、同質、同管”供水保障體系。
三、機構組建
1.組建方案。盤山縣、大洼縣、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依托現有鄉鎮自來水管理站(公司),組建縣(區)、經濟區城鄉供水有限責任公司;雙臺子區、興隆臺區現有鎮(街)、村(社區)供水單位納入市自來水總公司管理。
2.組建程序。縣、區水利部門要按照以下程序完成供水公司組建工作。一是申請同級審計部門或者委托具有審計評估資質的中介組織對鄉鎮自來水管理站(公司)進行清產核資(財務審計、資產評估、土地評估),清產核資報告報送同級國資辦核準;二是申請同級政府批準成立城鄉供水公司;三是依據同級政府的批準文件,報同級國資辦核準;四是依據國資辦的核準文件到工商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完成供水公司組建。
3.主要職責。市水利局負責城鄉一體化供水(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建設組織實施、資金爭取、政策制定、監督管理工作。縣(區)水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建設、資金籌措、管理、水質檢測及用水監管工作。城鄉供水公司負責城鄉供水工程維修、養護、運行管理、水費收繳等工作;負責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市場融資工作。
4.管理體制。縣級城鄉供水公司隸屬于同級政府水利行政主管部門;鄉鎮自來水公司(管理站)隸屬于縣級城鄉供水公司。
5.運行機制。加快制定《盤錦市城鄉一體化供水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公益性城鄉供水工程運行管理制度;各級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對于城鄉供水政策性虧損問題,市、縣、鄉三級政府要按照比例給予資金補助;農村供水價格可以根據使用性質實行分類階梯水價,水價形成應考慮到周邊農村自來水價格水平,群眾的承受能力,同時考慮到自來水產業的前期投資、合理利潤、管網更新改造等特點,使供水管理單位具有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實現良性循環,促進城鄉供水事業的發展;要鼓勵全社會廣泛參與城鄉供水工程建設,通過吸引民營資本、社會捐贈等方式,解決維修養護經費不足問題。
四、工作安排
2016年2月20日前,完成縣(區)、經濟區城鄉供水機構組建工作;2月29日前,完成全市“十三五”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編制工作;5月1日前,完成建設管理、運行管理、水費價格、收繳方式等相關政策制定工作,力爭完成市場融資; 11月30日前,完成全市農村24小時供水配套工程建設;2020年前,完成水源替代、配套工程建設并提出應急、備用水源方案。
五、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要高度重視城鄉一體化供水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
2.統籌規劃管理。各縣(區)、經濟區水利部門要積極與發改、規劃、住建、農委等部門協調、配合,統籌完善區域城鄉一體化供水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強化地下水資源管理并作為戰略儲備予以保護。
3.強化責任落實。各級發改、財政(國資辦)、水利、住建、審計、環保、工商等部門要各負其責、各盡其力,密切配合、協調聯動,確保城鄉一體化供水工程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按照屬地負責的原則做好相關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工作。
4.提高運行效益。組建后的供水公司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拓寬經營渠道,推動企業發展。一是要結合工作職能,行使好資產經營權、供水特許經營權,不斷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水平;二是要不斷提高生產、服務和管理環節的技術含量,實施體制、機制、管理創新,廣泛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縮短與國內先進企業的差距,提高經營水平;三是要強化信息化、網格化的建設與管理,建立和完善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增強應急處置能力,保障供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