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主題分類: | 市政府辦文件 |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此文件已失效)盤政辦發〔2017〕107號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實施方案的通知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17-09-02 | |
主 題 詞: |
(此文件已失效)盤政辦發〔2017〕107號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七屆第70次常務會議討論研究同意,現將《盤錦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8月29日
盤錦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提高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消費安全,確保我市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試點各項工作達到國家考核標準,根據《農業部關于印發〈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方案〉和〈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的通知》(農質發〔2014〕15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總體要求,立足我市“多城聯創”的決策部署,將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提質增效、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以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為重點,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為核心,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基層監管能力為目標,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硬,標準化生產與執法監管兩手抓,大力推進綠色生產方式,積極探索有效的監管模式,實施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建立覆蓋全過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切實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升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二)基本原則
1.屬地管理,社會共治。嚴格落實“政府負總責,部門分工負責,生產經營者第一責任人”的工作要求,切實履行政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服務職能,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統籌利用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共同監督農產品質量安全。
2.全程監管,完善機制。突出全程監管理念,切實完善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機制,建成“工作體系健全、監管責任到位、機制制度完善、監管措施有力”的監管模式,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到市場的全程監管。
3.培育典型,創新模式。注重培育典型,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引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創新,全面提升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
4.科學考核,客觀負責。根據《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考核辦法》,建立考核制度,全面客觀反映真實創建情況,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負責,對人民群眾負責。
(三)創建目標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標準化、可追溯“四大體系”建設更加完善。質量承諾、信息發布、誠信名錄、產地準出“四項制度”基本建立。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告知率、投入品生產經營、農業標準轉化率、農產品生產重大案件查處率均達到100%。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銷售前檢測率和主要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覆蓋率均達到90%以上,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率保持動態為零。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系,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農產品生產單位生產記錄檔案規范化建檔率達到100%。“三品一標”生產面積占農產品生產總面積的85%以上,基本實現全程質量控制和品牌化銷售。
二、主要任務
(一)全面落實屬地政府管理責任
1.加強績效考核,建立保障機制。市、縣(區、經濟區)、鎮(涉農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對本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負總責,要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績效考核,細化工作任務,在規劃制定、力量配備、條件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以地方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保障機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等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年度增長幅度滿足監管工作實際需要,保障監管工作持續有效開展。
2.建立健全網格化責任體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原則,建立健全“分責全覆蓋、知責全落實、履責全方位、問責全過程”的市、縣(區、經濟區)、鎮(涉農街道)、村(社區)四級網格化責任體系。
(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信息化平臺和追溯體系建設
3.建立盤錦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信息化平臺。建立完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系統和網格化監管體系。基于市、縣(區、經濟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網格管理體系,建立自上而下的綜合監管體系,建立基于網格化的常態化監管、基于任務管理的行業監管、基于視頻監控的實時監管、基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的測評監管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督查督辦監管機制,實現全面、全域、全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效監管。以水稻、果蔬、畜禽、水產品和農業投入品為重點,深入推進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現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優勢產品質量可追溯。
(三)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4.建立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監管體系。建立市、縣(區、經濟區)、鎮(涉農街道)、村(涉農社區)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監管體系,建設“人員到位、力量匹配、業務規范、服務有力”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健全完善市、縣(區、經濟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重點加強鎮(涉農街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明確監管職能和人員編制,配備必要的檢測和執法設備,保證工作經費,達到“有職能、有條件、有經費”的要求,充分發揮作用;各村(涉農社區)要確定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同時落實協管員巡查機制,明確責任。利用現有社會管理創新網格體系資源,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體系建設,做到監管內容格式化、監管行為痕跡化、監管覆蓋全域化,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全覆蓋、無盲區。
(四)加強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
5.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立完善以盤錦檢驗檢測中心為核心,以縣區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鎮(涉農街道)檢測室為支撐,以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地批發市場檢測點為補充的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各縣區、經濟區要配齊專職檢驗檢測人員,同時加強對檢驗檢測人員的培訓。在各鎮(涉農街道)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室,配備農殘速測儀器和至少2名專職檢測人員。發揮農產品生產企業、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主體作用和產地批發市場的積極性,配備農藥殘留速測儀器,開展農產品自律性檢測,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品牌營銷。
(五)加強農業執法隊伍建設
6.建立健全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市、縣區要建立健全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執法。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加強同食品藥品監管、工商、質監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和工作銜接,形成監管合力。
(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7.制定主要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規范和標準。將農業生產標準轉化為切實可行的生產操作規程,并簡化成簡單實用的操作圖等,大力開展技術培訓和宣傳普及。
8.推進標準化生產示范工作。大力推動“一園兩場”(蔬菜標準園,畜禽養殖標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場)創建;推行“以企業為龍頭、基地為依托、標準為核心、品牌為引領、市場為導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模式。
9.推動“三品一標”認證,強化證后監管。大力培育優質安全農產品品牌,穩步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強化認證產品監管,嚴厲打擊假冒行為,維護品牌公信力。
10.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深入實施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
(七)強化源頭治理,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
11.強化生產準入。依法規范農藥、獸藥、肥料、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投入品登記注冊、審批管理、視頻監控管理及二維碼溯源。
12.規范經營行為。落實農業投入品經營誠信檔案和購銷臺賬,建立健全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制度,推動獸藥良好經營規范的實施,推廣農資連鎖經營和直銷配送,著力構建新型農資經營網絡,擴大優質放心農業投入品覆蓋面。
13.嚴格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監測抽查制度。采取強有力措施嚴格控肥、控藥、控添加劑,嚴防農業投入品亂用和濫用,依法落實生產檔案記錄、獸藥休藥期和農藥安全間隔期制度。
14.加強執法監督。完善農業投入品監督管理制度,著力構建農業投入品監管信息平臺,將農業投入品納入可追溯的信息化監管范圍。對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和農產品生產過程開展定期監督抽查、執法檢查和日常巡查,嚴厲查處生產經營不合格農產品和違法經營使用農業投入品、非法添加物以及偽造、冒用、超范圍使用“三品一標”標志標識等行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八)積極推行農產品產地準出
15.規范建立生產記錄檔案。按照“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要求,指導督促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統一記錄格式,規范建立生產記錄檔案,詳細記錄生產過程中的每項農事活動,特別是使用的農藥品種、濃度、安全間隔期、產品上市渠道等。強化對生產檔案記錄的指導、檢查,對檔案記錄情況進行不定期巡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據可查。
16.探索建立產地準出管理機制。以食用農產品質量合格為核心內容,探索建立產地準出管理機制,推動各類生產經營者嚴格落實農業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規范開具和使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加強畜禽產地檢疫,強化對產地準出工作的指導服務和驗證抽檢,做好與市場準入的有效銜接,實現農產品合格上市和順暢流通。
(九)強化畜禽屠宰監管,切實做好無害化處理
17.認真落實畜禽屠宰環節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嚴格生豬定點屠宰管理,督促落實進場檢查登記、肉品檢驗、“瘦肉精”自檢等制度。強化巡查抽檢和檢疫監管,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屠宰病死動物、注水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等違法違規行為。
18.加強病死畜禽產品的無害化處理制度建設。嚴格落實無害化處理政策措施,指導生產經營者配備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落實無害化處理責任。
(十)加強誠信建設,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
19.落實監管名錄制度,強化培訓工作。100%落實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畜禽屠宰企業、收購儲運企業、經紀人和農產品批發、零售市場等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制度。對納入監管名錄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及種養殖大戶的責任告知率達到100%。加強對農產品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培訓,對納入監管名錄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及種養殖大戶的培訓率達到100%。
20.建立生產經營主體“紅黑名單”制度。建立生產經營者信用檔案和誠信發布制度,按照客觀、真實、準確的原則,將恪守誠信者列入“紅名單”,將失信違法者列入“黑名單”,依法公開生產經營主體違法信息。
(十一)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治理整頓
21.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實行“零容忍”。始終保持高壓嚴打態勢,突出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點農時,強化執法監管,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和隱患。根據我市實際情況,開展農藥及農藥使用、“瘦肉精”、獸用抗菌藥、水產品違法添加禁用物質、農資打假、農殘超標等專項整治行動。
三、實施步驟
(一)啟動宣傳階段
制定工作方案,召開啟動協調會,廣泛宣傳發動,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
(二)創建實施階段(2017年5月—2018年8月)
按照創建工作要求,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全面完成各項創建任務。每月25日將本月創建活動進展情況報市農委。
(三)申請驗收階段(2018年8月—10月)
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各縣區、經濟區、各相關部門創建工作進行檢查,進一步查漏補缺、完善資料、整改提高,確保于2018年10月通過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核查驗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齊抓共創合力
成立盤錦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工作領導小組(人員名單見附件1),負責全市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各項工作。各縣區、經濟區要落實屬地管理職責,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共同抓好創建工作。市政府督查部門負責對創建工作進行不定期督查,對行動遲緩、工作不力的部門進行問責。
(二)加大宣傳教育,建立信息報送制度
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活動的宣傳力度,提高公眾認知度和參與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知識宣傳工作,及時報道工作成效,樹立工作典型。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每月報送制度。
(三)落實經費投入,保障有效開展監管
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要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能夠滿足監管、檢測、執法工作實際需要的經費,切實加大投入力度,并加快落實監管體系所需機構、人員、設備,保障監管工作持續有效開展。
附件:1.盤錦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2.盤錦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市任務分解表
附件1
盤錦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名單
組 長:市長
副組長:郭 倫 常務副市長
副市長
成 員:張曉良 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王曉東 市政府副秘書長
劉建平 市編委辦主任
劉 溯 市公安局副局長
崔 建 市財政局局長
何 敏 市人社局局長
楊 昕 市農委主任
史 偉 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
楊 凱 市商務局局長
李 勇 市環保局局長
劉玉平 市工商局局長
梁建松 市質監局局長
王永偉 市食藥監局局長
李世財 市畜牧獸醫局局長
徐 偉 市農機管理總站站長
徐建峰 盤錦檢驗檢測中心主任
孫 雨 盤山縣縣長
李吉峰 雙臺子區代區長
陳寶庫 興隆臺區區長
葛立軍 遼東灣新區管委會主任
馬曉春 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委,辦公室主任王曉東(兼)、楊昕(兼)、史偉(兼),副主任由市農委副主任孫曉生、市畜牧獸醫局局長李世財(兼)、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張紹華擔任。
附件2:
盤錦市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市任務分解表
序號 |
主要任務 |
重點工作內容 |
牽頭領導 |
責任部門 |
完成時限 |
1 |
全面落實屬地政府管理責任 |
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績效考核,各級政府足額預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等工作經費,建立健全市、縣(區、經濟區)鎮(涉農街道)、村(社區)四級網格化責任體系。 |
郭 倫 |
市財政局 市農委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畜牧獸醫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12月末 |
2 |
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信息化平臺和追溯體系建設 |
推動建立全市“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信息化系統和監管體系,實現全面、全域、全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效監管。以水稻、蔬菜、水果、畜禽和水產品為重點,深入推進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現主要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品質量可追溯。 |
姜 冰 潘元松 白 光 |
市農委 市商務局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畜牧獸醫局 市食藥監局 市綜合執法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12月末 |
3 |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
建立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監管體系,健全完善市、縣(區、經濟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重點加強鎮(涉農街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明確監管職能和人員編制,配備必要的檢測和執法設備,保證工作經費;配備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 |
郭 倫 |
市編委辦 市人社局 市農委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畜牧獸醫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12月末 |
4 |
加強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 |
建立完善以盤錦檢驗檢測中心為核心,以縣區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鎮(涉農街道)檢測室為支撐,以農產品生產基地、產地批發市場檢測點為補充的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 |
郭 倫 潘元松 |
市財政局 市農委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畜牧獸醫局 盤錦檢驗檢測中心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12月末 |
5 |
加強農業執法隊伍和執法能力建設 |
市、縣區建立健全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執法。 |
郭 倫 |
市編委辦 市人社局 市財政局 市農委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畜牧獸醫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12月末 |
6 |
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
制定主要優勢、特色農產品的生產規范;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工作;推動“三品一標”認證,強化證后監管。 |
王永威 |
市農委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畜牧獸醫局 市質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8年9月末 |
7 |
強化源頭治理,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 |
規范經營行為,加強執法監督,嚴格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 |
姜 冰 |
市農委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畜牧獸醫局 市工商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8年9月末 |
8 |
積極推行農產品產地準出 |
規范建立生產記錄檔案,探索建立產地準出管理機制。 |
潘元松 |
市農委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畜牧獸醫局 市食藥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8年9月末 |
9 |
強化畜禽屠宰監管,做好無害化處理 |
認真落實畜禽屠宰環節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加強病死畜禽產品的無害化處理制度建設。 |
姜 冰 |
市農委 市畜牧獸醫局 市工商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12月末 |
10 |
加強誠信建設,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 |
落實監管名錄制度,強化培訓工作;建立生產經營主體“紅黑名單”制度。 |
姜 冰 潘元松 |
市農委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畜牧獸醫局 市工商局 市食藥監局 市商務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7年12月末 |
11 |
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治理整頓 |
突出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點農時,強化執法監管,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和隱患。 |
姜 冰 潘元松 王永威 |
市農委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畜牧獸醫局 市工商局 市食藥監局 市質監局 各縣區政府 經濟區管委會 |
2018年9月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