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4日,盤錦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盤錦市構建現代農業體系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盤政辦發〔2017〕14號)(以下簡稱《農業行動計劃》),這是一份深入貫徹落實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推進新發展理念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生產體系建設中得到全面落實,推動農業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文件,也是市委、市政府“四個著力”全鏈條部署的組成部分。
《農業行動計劃》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具體工作安排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要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的重要講話,明確了現代農業建設的重點任務,為新時期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路徑。
從國家農情來看。我國農業產業大而不強,農產品多而不優,一二三產業融合不深;農業生產基礎依然薄弱,現代設施裝備應用不足,科技支撐能力仍然不強;農業經營規模偏小、主體素質偏低,千家萬戶的小農戶生產經營方式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競爭要求,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亟待提高,農業仍然是現代化建設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從我市農情來看。近年來,我市糧食生產實現“十三連增”,農民收入長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現行國標線以下貧困人口數實現動態為零。可以說,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盤錦最有競爭力的產業是農業,始終位居全省前列,這是全省的共識,趙化明副省長評價盤錦農業是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面旗幟。
但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起點越高往前面臨的挑戰也就越大,發展和提升空間就越窄。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的環境、條件和要求也發生了相應變化。我市農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同樣面臨著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封頂、生產成本“地板”抬升、資源環境“硬約束”加劇等新挑戰。這些問題的出現,迫切需要我們在新常態下,通過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推動農業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努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出新途徑,推動農業發展挖潛力、提質量、增效益。
為此,我們研究出臺了《農業行動計劃》,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快推進我市農業現代化進程,打造“盤錦特色”現代農業升級版,把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固化成踏實的行動。
《農業行動計劃》突出在三個方面協同聯動構建三大體系
《行動計劃》提出,2017年,全市糧食產量穩定在110萬噸以上;發展設施蔬菜1萬畝;大蟹產出率達到50%以上;泥鰍魚養殖規模保持在8萬畝以上;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對此,我們突出在結構調整、方式轉變、深化改革三個方面協同聯動,全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和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三個方面做出了重點工作安排
(一)全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就是要通過優化調整農業結構,充分發揮各地資源比較優勢,促進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此,我們安排了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大力發展認養和休閑農業、深入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深入實施河蟹養殖提質工程、深入實施泥鰍產業向泥鰍經濟轉型工程等6項重點工作,著力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二)全面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就是要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用現代生產方式改造農業,轉變農業要素投入方式,為此我們安排了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深入開展優勢農產品質量追溯整體推進國家試點工作、深入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提高秸稈綜合化利用水平、大力培育“一村一品”等5項重點工作,著力推進農業發展從拼資源、拼消耗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三)全面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就是要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培育規?;洜I主體和服務主體,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促進不同主體之間的聯合與合作,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為此,我們安排了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國有農場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改造升級農產品田頭批發市場等4項重點工作,著力提高農業經營集約化、組織化、規?;?、社會化、產業化水平。
《農業專項行動計劃》是我市結合盤錦落實“四個著力”實際,制定出臺的具有地方產業發展特色的政策文件,著力構建的“三大體系”各有側重,又相輔相成。其中,現代農業生產體系重在提升農業生產力,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重在完善農業生產關系,二者又共同支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體現了現代農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