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欧美 亚洲 制服,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盤錦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盤錦市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方案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7-11-06 瀏覽次數:325

盤政發〔2017〕8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遼河口生態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盤錦市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19日

  盤錦市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遼寧省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方案的通知》(遼政發〔2016〕8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政務服務是指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或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實施行政許可、行政征收、行政給付、行政確認等行政權力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行為。公共服務事項包括各級政府行政部門、事業單位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職能,提供的公共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服務、衛生計生、住房保障、文化體育、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等事項。具有公共服務職能的國有企業提供的水、電、氣、公共交通、通訊、網絡傳媒等社會公共服務,根據實際情況,可納入政務服務范疇。

  “互聯網+政務服務”即搭建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和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推動服務事項網上辦理,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

  2017年底前,初步建成全市一體化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標準化、網絡化水平顯著提升。

  2020年底前,實現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建成覆蓋全市、市級統籌、整體聯動、部門協同、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實現與國家、省政務服務平臺無縫對接。

  二、全面梳理規范政務服務事項

  (一)梳理編制政務服務事項目錄

  全面梳理直接面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具體政務服務事項。2017年11月底前,編制完成市、縣(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列明事項名稱、設立依據、實施主體等。納入目錄的服務事項要區分線上線下辦理,線下辦理的,要注明未上線原因。做到在全市范圍內,服務內容相同的事項,名稱一致。按照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編碼規范,實行編碼管理,做到同一事項,同一編碼。建立健全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機制。(牽頭單位:市編委辦;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二)規范完善辦事指南

  2017年11月底前,完成服務事項辦事指南編制工作,列明辦理條件、流程時限、收費標準、注意事項等,明確需提交材料的名稱、依據、格式、份數、簽名簽章要求,并提供規范表格、填寫說明和示范文本,做到全市同一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各要素標準一致,除辦事指南明確的條件外,不得自行增加辦事要求。(牽頭單位:市編委辦;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三)全面公開政務服務信息

  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門戶網站和實體政務服務大廳要于2017年12月底前,集中全面公開本地區政務服務事項目錄、與政務服務事項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通知公告、辦事指南、審查細則、常見問題、監督舉報方式和網上可辦理程度,以及行政審批涉及的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機構名錄等信息,實行動態調整,確保線上線下信息內容準確一致。(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三、加快推進服務事項網上辦理

  (一)建設網上政務服務平臺

  建設盤錦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作為全市政務服務平臺統一的服務入口,2017年10月底前上線試運行,并納入市政府門戶網站框架體系。依據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凡與企業注冊登記、年度報告、變更注銷、項目投資、生產經營、商標專利、資質認定、稅費辦理、安全生產等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以及與居民教育醫療、戶籍戶政、社會保障、勞動就業、住房保障等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都要納入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在線預約、在線受理、在線辦理、在線反饋。2019年12月底前,實現75%的服務事項網上辦理;2020年12月底前,實現全部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并與國家、省政務服務平臺對接。(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二)加快政務服務業務系統整合

  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已經建設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及業務系統要于2017年12月底前,主動與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整合。未建的,原則上要積極利用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本地區、本部門業務系統,并于2020年10月底前整合至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統一身份認證,提供一站式服務,做到“單點登錄、全網通辦”,避免重復分散建設。(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三)提升網上政務服務水平

  1.優化網上服務流程。凡能通過網絡共享復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業和群眾重復提交;凡能通過網絡核驗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單位重復提供;凡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不得要求必須到現場辦理。推進辦事材料目錄化、標準化、電子化,開展在線填報、在線提交和在線審查。積極推動電子證照、電子公文、電子簽章等在政務服務中的應用,開展網上驗證核對,避免重復提交材料和循環證明。涉及多個部門的事項實行一口受理、網上運轉、并行辦理、限時辦結。設立投資項目代辦服務窗口,對投資項目審批事項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實行全程無償代理服務。(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2.創新網上服務模式。開展政務服務大數據分析,把握和預判公眾辦事需求,提供智能化、個性化服務。利用第三方平臺,開展預約查詢、證照寄送,以及在線支付等服務。依法有序開放網上政務服務資源和數據,鼓勵公眾、企業和社會機構開發利用。積極推進平臺服務向移動端、自助終端、熱線電話、有線電視等延伸。建立村(社區)網格管理服務中心全程代辦制度,全面實行村級便民全程代辦服務。建立健全網上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監察體系,對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全流程動態監督。鼓勵引導群眾分享辦事經驗,開展滿意度評價。(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3.推進實體政務服務與網上服務融合。推進實體政務服務大廳使用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做到線上線下服務標準一致、無縫銜接、合一通辦。完善配套設施,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和審批辦理職能全部進駐實體政務大廳,集中辦理、一站式辦結。加強對單位進駐、事項辦理、流程優化、網上運行的監督管理,推進政務服務陽光規范運行。(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4.推進基層服務網點與網上服務融合。鎮(街道)政務服務中心和村(社區)便民服務點充分利用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資源,貼近需求做好政策咨詢和辦事服務,重點圍繞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救助、扶貧脫貧等領域,開展上門辦理、免費代辦等服務。(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

  (四)整合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2017年6月底前,整合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政府采購等交易平臺,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專家和場所等資源,加快推進交易全過程電子化,實現公共資源網上交易,全流程公開透明和資源共享,2018年9月底前與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對接。(牽頭單位:市公管辦;配合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五)推進市政府協同辦公系統建設

  以市政府辦公室協同辦公系統為基礎,不斷豐富完善系統功能,2017年12月底前在全市行政機關推廣使用,實現辦公業務在線協同辦理。(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四、推進信息資源共享

  (一)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

  構建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體系,打通數據壁壘,實現各部門、各層級數據信息交換共享,尤其要加快推進人口、法人、空間地理、社會信用等基礎信息庫互聯互通,建設電子證照庫和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梳理編制網上政務服務信息共享目錄,向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按需開放業務系統實時數據接口,支撐政務信息資源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互認共享。(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二)打造動態市情數據庫

  圍繞市政府決策需要,市發改委要充分整合投資項目、宏觀經濟、地理信息等數據資源,建設動態市情數據庫,利用各類專業系統和智能分析模型,開展統計分析、預測預警和評估研判,為政府決策提供全面準確便捷的信息服務。要加快本市數據中心建設,并與省政府數據中心實現數據交換。(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五、強化支撐體系建設

  (一)建立健全制度標準規范

  1.推進制度體系建設。加快清理修訂不適應“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政府規章和有關規定,制定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服務規范。(牽頭單位: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2.建立技術標準規范。根據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制定我市相關技術標準,明確平臺架構,以及電子證照、統一身份認證、大數據應用等標準規范。(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配合單位:市質監局)

  (二)完善網絡基礎設施

  推進電子政務外網建設,2018年12月底前,實現市級、縣(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政府部門及其所屬單位互聯互通。將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地方城鄉規劃,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共建共享,實現所有社區城市光纖網絡全覆蓋,推進農村地區行政村光纖通達和升級改造。提升骨干網絡容量和網間互通能力,大力支持“寬帶提速”,大幅降低上網資費水平。盡快實現城鎮區域和其它重點區域3G/4G網絡的無縫覆蓋,實現光纖覆蓋全部行政村。(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通信辦;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三)加強網絡和信息安全保護

  按照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加強各級政府網站信息安全建設。明確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市政府協同辦公系統等各平臺、各系統的安全責任,開展等級保護定級備案、等級測評等工作,建立各方協同配合的信息安全防范、監測、通報、響應和處置機制。加強對電子證照、統一身份認證、網上支付等重要系統和關鍵環節的安全監控。提高平臺系統安全防護能力,查補安全漏洞,做好容災備份。建立健全保密審查制度,加大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重要數據的保護力度。(牽頭單位:市網管局、市公安局、市經信委、市通信辦;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四)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創新應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加強統籌,注重實效,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匯聚城市人口、建筑、街道、管網、環境、交通等數據信息,建立大數據輔助決策的城市治理新方式。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發展民生服務智慧應用,向城市居民、進城務工人員及其隨遷家屬提供更加方便、及時、高效的公共服務。提升電力、燃氣、交通、水務、物流等公用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實行精細化運行管理。做好分級分類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工作。(牽頭單位:市政府辦公室,市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責任單位: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成立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秘書長任副組長,市編委辦、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盤錦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規劃、指導、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政府辦公室。

  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部署,狠抓落實,明確一位負責同志具體分管,協調督促,常抓不懈。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負責統籌推進、監督協調本地區、本部門“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明確工作機構、人員和職責,建立政務服務部門、信息化部門和有關業務單位分工明確、協調有力的工作機制。

  (二)加強考核監督

  建立“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績效考核制度,通過完善《盤錦市政府電子政務工作考核辦法(暫行)》,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加大考核權重。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并通過政府網站、新聞媒體等進行公開。發揮媒體監督、專家評議、第三方評估作用,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通過模擬辦事、隨機抽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服務情況,提高服務質量。市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設立曝光糾錯欄目,公開群眾反映的辦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反饋處理結果。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對綜合評價高、實際效果好的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對綜合評價低、實際效果差的予以通報,對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損害群眾合法權益的依法依規進行問責。

  (三)實行督查跟蹤

  通過督查督辦,推動相關牽頭、責任和承辦單位開展工作,對重大決策的落實情況、重大部署的執行情況以及市政府作出的指示、交辦事項的辦理情況予以全面掌握,確保我市“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順利完成。

  (四)加大培訓推廣力度

  將“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納入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把面向公眾辦事服務作為公職人員培訓的重要內容,提高服務意識、業務能力和辦事效率。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設既具備互聯網思維與技能又精通政務服務的專業化隊伍。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工作,建立交流平臺,加強業務研討,分享經驗做法。做好宣傳推廣和引導,方便更多群眾通過網絡獲取政務服務,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社會認知度和群眾認同感。

  各縣區政府、經濟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要根據本方案,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責任單位和進度安排,加強銜接配合,認真抓好落實。具體實施方案于2017年4月27日前報市政府辦公室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