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23年
索 引 號: | govszjj-2023-158069 | 主題分類: | 2023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對市政協九屆二次會議《關于加快建設體育公園的提案》(第109號)提案的答復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3-06-12 | |
主 題 詞: |
對市政協九屆二次會議《關于加快建設體育公園的提案》(第109號)提案的答復
尊敬的張曉菊委員:
您好!您提出的《關于加快建設體育公園的提案》收悉。十分感謝您對住建工作提出的寶貴意見,經我們認真研究,現就您的建議答復如下:
一、總體工作情況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綠化建設,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引領,通過規劃建綠、拆違增綠、見縫插綠等各項措施,高效實施“增綠”行動,相繼建成了濕地公園、體育公園、四季公園、雙擁公園等一批檔次高、規模大的公園及一大批民生小游園,近幾年我們相繼實施了城市綠道、小微濕地、口袋公園等建設工程,基本實現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截止2021年底,我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40.01%、43.8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3平方米。
二、具體工作開展情況
(一)城市綠道系統建設情況
為全面提升我市園林綠化管理水平,不斷推進全市園林綠化工作邁上新臺階,進一步改善我市人居生活環境,2019年,組織雙臺子區、興隆臺區、大洼區實施百公里城市綠道建設。近年來,結合周邊市民健身需求,城市綠道田家段新增足球場地一處,進一步豐富了市民的休閑生活。目前,我市城市綠道是群眾親子娛樂、河湖垂釣、休閑健身等戶外活動的首選場所,為居民休閑娛樂提供了更多選擇。
(二)小微濕地建設情況
為改善我市人居生活環境,更好發揮城市中小微濕地的生態功能,2020年,我市實施了城市小微濕地建設、提升改造工作,小微濕地分別栽植了荷花、蘆葦、睡蓮、水葫蘆、野花組合等水生和地被植物的栽植,充分發揮了水生植物對自然水體的凈化作用,同時可以蓄留多余的雨水,突出了小微濕地的海綿生態功能;鋪裝和建設了石板路、甬路、樹圍椅、景觀橋、涼亭等,讓游人入可以賞景,駐可以休憩,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休閑的好去處。
(三)口袋公園建設情況
為進一步拓展城市綠色空間,提高城市品位,豐富市民休閑生活,把更多的綠地建在百姓身邊,讓群眾享受更多綠色福利,2021—2022年,我市共建設口袋公園19處,2023年,我市計劃建設口袋公園15處。口袋公園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從群眾出發”的理念,充分考慮周邊群眾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公園規模、周邊群眾特點分別在口袋公園內增設健身設施、兒童游樂設施、休閑活動區域。其中:興隆臺區玖璽公園占地面積26000㎡、園內設置了籃球場、兒童樂園、休閑健身等場地;大洼區錦江公園占地面積4800㎡,園內設置了兒童活動區、露營區、健身娛樂區等場地,充分滿足了不同群體、不同需求的市民生活。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科學規劃,優化城市綠地布局。 深入調查分析,找出短板,加大老城區、中心城區增綠建園力度,結合單位、老舊小區、商業街區、車站、停車場等更新改造,同步開展公園綠地建設工作,不斷完善城市綠地系統。
(二)精心設計,營造特色休憩空間。堅持因地制宜、順應自然理念,因形就勢,盡量保護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堅持植物配置多樣、季相特色突出,注重鄉土植物應用,營造理念先進、環境優美、景觀豐富的綠色游憩空間。
(三)創新理念,建設精品公園綠地。要將創新發展理念、海綿城市建設技術等融入公園綠地建設中,積極應用新材料、新技術,倡導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結合周邊居民需求,受眾群體等特點,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游憩空間。
(四)強化管護,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要明確管理單位,強化日常管護,將公園綠地養護管理納入城市園林綠化日常管理范疇,進行定期檢查,促進養護管理水平提升,不斷鞏固園林城市建設成果。
衷心感謝您對我市住建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并歡迎您在以后的工作中提出更多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此答復。
盤錦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