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建議提案 > 市政協提案答復 > 2020年
索 引 號: | pjsrmzf-2020-003444 | 主題分類: | 2020年 |
發文機關: | 盤錦市政府 | 成文日期: | |
標 題: | 對市政協八屆三次委員會《關于緩解我市中高級人才流失”的提案》31號提案的答復 | ||
發文字號: | 發布日期: | 2020-11-02 | |
主 題 詞: |
對市政協八屆三次委員會《關于緩解我市中高級人才流失”的提案》31號提案的答復
尊敬的楊永恒委員:
您在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上“關于緩解我市中高級人才流失”的提案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經調查研究,答復如下: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高端人才隊伍是現代產業發展的支撐,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2019年,市科技局在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牢牢抓住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牛鼻子”,堅持聚焦高端、引育結合原則,通過實施科技人才集聚工程、科技人才培育工程、人才載體建設工程、人才服務提升工程、農業人才引領工程、人才環境優化工程六項工程,為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和廣泛智力支撐。上年度,通過培育壯大一批創新型企業,引進培育一批高端創新人才,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探索試行一批科技金融扶持政策等工作的開展,有效緩解了我市中高級人才流失。
雖然在緩解我市中高級人才流失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著問題和不足,您提出的五點建議措施分析深刻,針對性、操作性都很強,為我們下步在緩解我市中高級人才流失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因此,我們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培育壯大一批創新型企業。實施科技興企行動,通過企業家創新素質培訓、幫助企業引進高端技術人才、推進企業研發中心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一是建立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機制。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不同層級,分類指導。累計培育瞪羚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14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94家。其中,遼寧寶來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在全省瞪羚企業中排名第一,高企數量實現了三年翻三倍。二是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升級。支持企業整合科技資源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為行業提供集成化研發服務。截至2019年底,整合省級以上專業技術創新中心23家,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75家,實現了高新技術企業全覆蓋,累計授權發明專利462件,占全市發明專利總數的64.3%。三是通過開展企業家培訓、科技創新政策解讀等手段,提升企業家創新意識,助推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全社會研發投入逐漸加大,R&D投入強度達到2.7%,企業的創新意識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二、引進培育一批高端創新人才。圍繞我市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高端創新載體,以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為導向,積極引進培育高端創新人才。一是支持大連理工大學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大化所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重點研究院做大做強,筑巢引鳳,讓人才有用武之地。大工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現集聚博士27人,獲批遼寧省產業技術創新綜合服務平臺、遼寧省成果轉化試點單位,在省內同行中獲得高度評價。與市域內企業簽訂橫向課題18項,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0余項,與浩業化工合作建立浩業分院,在服務企業方面進行了成功探索。大化所盤錦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高端中試基地,柔性引進黃家輝教授開展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項目孵化、中試,現已達到產業化標準并成功與青島三力本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簽約落戶雙臺子區。該項目總投資21億元,建成投產后,預計年可實現營收14億元、貢獻利稅3億元;二是加強研發團隊引進及研發平臺建設,集聚高端創新人才,全面提升我市產業競爭力。2019年,成功引進潤滑油領域首席專家劉維民院士及團隊建立“高性能潤滑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引進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團隊,建立催化劑復活“院士工作站”。建立北方耐鹽堿水稻“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成為袁隆平院士在東北建立的首家院士工作站;三是以“興遼英才計劃”為抓手,加大對高端人才和團隊的培養支持。其中,哈工大楊愷博士團隊來盤開展紫外光固化單體研發及產業化,成功入選了2019年度“興遼英才計劃”,獲得100萬元經費支持,推進了項目在精細化工園區落地。
三、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圍繞“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匯聚各方創新資源,通過組織實施省、市重大專項,引導、支持企業自主研發及聯合高校院所開展科技攻關,攻堅破難,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2019年,市科技局聯合院校、組織企業實施20項重大科技攻關。其中,“遼河儲氣庫群”項目由遼河油田研究院李曉光團隊開展技術攻關,成功解決了圈閉密封性存在失效風險、運行效率及注采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等建庫難題,使得各項建庫指標在國內處于先進水平,團隊入選“興遼英才計劃”,為遼河儲氣庫群項目開工奠定了技術基礎;寶來生物能源與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合作開展“劣質重芳烴生產高品質針狀焦技術的研發及應用”項目,解決高端針狀焦的產出率和質量的提升問題,研發生產高品質針狀焦。項目達產后,針狀焦產品生產規模達12萬噸/年,年新增產值32億元,利潤及稅金4億元;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移動智能終端核心組件,打破國外廠商對高端影像器件各環節的技術封鎖,擺脫高端影像器部件對外依存度高、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項目達產后,預計新增產值約10億元;光合蟹業與大連海洋大學合作開展“稻蟹綜合種養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完成河蟹養殖單產水平與水稻產量間的相互關系、集約化大規格扣蟹培育技術等研究工作,稻田河蟹單產達到22.2kg/畝,河蟹養殖經濟效益達到616元/畝;由市科技局、省農科院果樹所牽頭,鄉鎮、村、農戶共同建設“北窯科技示范村建設”項目,得到當地農戶的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現已按計劃種植油蟠桃、香野草莓、陽光玫瑰葡萄等品種10個,探索出庭院經濟發展新途徑。
四、探索試行一批科技金融扶持政策。探索科技金融合作模式,為項目提供金融和資金支持,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出臺《盤錦市引進高端創新人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意見》系列政策文件,探索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風險投資基金,支持高端創新人才帶技術或成果來盤轉化;二是指導企業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2019年累計對上爭取科技專項資金8787萬元,其中爭取2項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獲1500萬元科技資金支持,6家企業獲6100萬元省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直接投資科技創新項目資金支持,25家企業獲445萬元R&D增量獎勵后補助;三是推動金融合作,聯合盤錦市科技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利用盤錦市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引導作用,推薦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科技型企業享受擔保服務,努力緩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瓶頸。2019年,累計幫助企業融資2190萬元。
最后,再次感謝您對我市科技工作的關注和支持,同時,也真誠歡迎廣大政協委員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對我市科技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盤錦市科學技術局
2020年7月9日